时间: 2025-05-05 11:51: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1:51:06
国乐:字面意思是指一个国家的传统音乐,通常指的是**传统音乐,包括各种民族乐器演奏的音乐、传统戏曲音乐、民间音乐等。
国乐一词源于对国家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为**特有的传统音乐形式。
在**,国乐不仅是音乐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是民族认同和传承的重要载体。
国乐常常让人联想到宁静、深远和历史的厚重感。它能够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怀念,同时也能够激发民族自豪感。
在个人经历中,国乐可能是在家庭聚会中的一种娱乐方式,或者是在学校学*音乐时的一部分课程内容。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下琴声悠,国乐传千古,弦动心自远,情深意更长。”
国乐的视觉联想可能是古色古香的乐器,如古筝、二胡等,而听觉联想则是那些悠扬、富有韵律的旋律。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概念有日本的“邦乐”、印度的“古典音乐”等,它们都是各自文化传统音乐的代表。
国乐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国乐这一词汇,有助于深化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1.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
2.
【乐】
(象形。小篆字形。象鼓鼙木架形。本义:音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五声八音相比而成乐。-乐,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木其虡也。 、 《礼记·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 、 《礼记·世本》-伶伦作乐。 、 《周礼·保氏》-二曰六乐,谓云咸韵夏濩武也。 、 《吕氏春秋·慎行论》-以乐传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