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6: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6:53
“万国来朝”这个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各个国家都来朝拜或访问某个中心国家或地区。基本含义是指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强大和影响力,以至于其他国家都愿意前来交流、学*或表示敬意。
“万国来朝”这个词汇源于**古代,特别是用于描述汉、唐等朝代的强盛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仅局限于国家间的朝拜,也可以用来形容任何形式的广泛认可和访问。
在**文化中,“万国来朝”常被用来象征国家的繁荣和强大。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和平、繁荣和国际交流的向往。
这个词汇给人以宏伟、庄严和荣耀的情感反应。联想上,可能会想到古代的宫廷、盛大的仪式和国际间的友好交流。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听到一位演讲者用“万国来朝”来形容会议的国际化程度,这让我印象深刻,感受到了全球化的力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又绿江南岸,万国来朝共赏花。”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宫廷的盛大场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各国使节的交谈声和乐器的演奏声。
在其他文化中,如罗马帝国的“Pax Romana”(罗马和平)也有类似的概念,描述了一个时期内罗马帝国的强大和稳定,吸引了周边国家的交流和贸易。
“万国来朝”这个词汇不仅反映了历史的辉煌,也体现了现代社会对于国际交流和合作的重视。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化背景和历史脉络,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太平年万国来朝,雍熙世八仙庆寿。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一回:“~纳进奉,朝出贤臣刘墉:出口成章合圣明,这才亚似孔孟。”
1. 【万】 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2.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
3.
【来】
慰劳。
【引证】
《说文》-勑,劳也。从力,來声。字亦作俫。 、 《诗·郑风·女曰鸡鸣》。高亨注:“来,借为勑。”-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 《汉书·平当传》-劳俫有意者。 、 《孟子·滕文公上》-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 《诗·魏风·硕鼠》-莫我肯勑。 、 《韩非子·王道》-贤者勑其材。
4.
【朝】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下为“莽”字,中间为“日”,“月”。表明太阳已从草丛升起,月亮还未落,是早晨。本义:指日出到早餐时,泛指早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朝,旦也。 、 《尔雅·释诂》-朝,早也。 、 《书·无逸》-自朝至于日中。 、 《礼记·祭义》。注:“朝,日出时也。”-周人祭日以朝及誾。 、 《诗·商颂·那》-温恭朝夕,执事有恪。 、 《水经注·江水》-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乐府诗集·长歌行》-朝露待日晞。 、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朝雨浥轻尘。 、 唐·杜牧《阿房宫赋》-朝歌夜弦。(弦:弹琴。)
【组词】
朝雉徒歌、 朝趁暮食、 朝上;朝夕乌、 朝夕相处、 朝日、 朝旦;朝不及夕、 朝升暮合、 朝成暮遍、 朝成暮毁、 朝夷暮跖、 朝欢暮乐、 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