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9 10:53: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0:53:38
词汇“幽閟”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使用频率不高,但在特定的文学和历史语境中具有独特的意义和韵味。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幽閟”由两个汉字组成:“幽”和“閟”。
结合起来,“幽閟”可以理解为深藏不露、隐蔽难寻的状态或地点,常用来形容那些幽静、隐秘且不易被发现的地方。
在文学作品中,“幽閟”常用来形容古老的庙宇、废弃的庭院、深邃的森林等,营造出一种神秘、静谧的氛围。在口语中,这个词汇较少使用,更多出现在书面语或特定的文学创作中。
“幽閟”的词源较为古老,其中“幽”字在古代汉语中已有深邃、隐蔽的含义,而“閟”字则源自古代对封闭、隐秘状态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幽閟”这个词汇,保留了其原始的隐秘、深邃的含义。
在传统文化中,“幽閟”常与自然、、文学等领域相关联,如古代文人对隐居山林的向往,或对古老庙宇的描绘,都可能使用到这个词汇。
“幽閟”一词给人以神秘、静谧、深邃的情感联想,常让人联想到远离尘嚣的隐居之地,或是古老传说中的秘境。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曾探访过一些古老的庙宇或隐秘的自然景观,可能会用到“幽閟”来形容那种深邃、隐秘的感觉。
在诗歌创作中,可以这样使用:
幽閟的月光洒在古道上,
寂静中,唯有风声低语。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老庙宇或深邃森林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幽静、神秘的氛围。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或是远处钟声的回响。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通过描述性的语言来表达类似的意境,如英语中的“secluded”和“hidden”。
“幽閟”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独特的韵味和意境,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用,但在文学创作和特定语境中,能够很好地表达深邃、隐秘的情感和场景。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幽,从山,犹隐从阜,取遮蔽之意。”-幽,隐也。 、 《太玄·中》。注:“隐也。”-昆仑旁薄幽。 、 《周书·谥法》-雍遏不通曰幽。 、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以致其幽。
退隐;潜藏。
【引证】
《礼记》-幽居而不淫。 、 《战国策》-南阳之弊幽。
【组词】
幽隐、 幽士、 幽女
2.
【閟】
闭门。
【引证】
《说文》-閟,闭门也。从门,必声。与闭略同。 、 《左传·庄公十二年》-闭而以夫人言。 、 《诗·鲁颂·閟宫》-閟宫有侐。 、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见孟仁,从之,閟。 、 《诗·鄘风·载驰》-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关闭;深闭。
【引证】
《素问·五常政大论》。注:“大便干涩不利也。”-其病癃閟。
【组词】
閟幽、 閟气、 閟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