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48: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48:56
悠然自适: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形容人心情悠闲自在,不受外界干扰,能够自我调节,达到一种舒适的状态。它通常用来描述人的心境或者生活态度,强调一种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悠然自适”常用来描绘主人公在自然环境中的心境,如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词来形容自己或他人在休闲时的状态,如“周末我只想悠然自适地度过”。 专业领域:在心理学或哲学领域,这个词可能被用来讨论人的内心平衡和自我满足感。
同义词:自在、闲适、安逸、恬淡 反义词:焦虑、紧张、忙碌、烦躁
“悠然自适”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文学,尤其是诗词中常见的表达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汉语中,成为描述心境和生活态度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悠然自适”常常与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相联系,强调顺应自然,不强求,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满足。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被用来倡导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寻找平衡。
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宁静和放松。它让我联想到宁静的乡村、缓慢的生活节奏和内心的平和。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个词提醒我要适时放慢脚步,享受生活。
在我的生活中,我常常在周末选择一些轻松的活动,如阅读、散步或与朋友聚会,以达到悠然自适的状态。这种时候,我会感到非常放松和满足。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晨曦微露,鸟鸣悠扬,我心悠然自适,与自然共舞。”
视觉上,我会联想到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画,听觉上,则是清晨鸟鸣和微风拂过树叶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t ease”或“contented”,但它们在语境和情感色彩上可能与“悠然自适”有所不同。
“悠然自适”这个词汇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不仅帮助我理解如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平衡,也启发我在语言表达中追求简洁和深意。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更加欣赏其在文化和语言中的丰富内涵。
悠然自适君知否,身与浮名若个亲?
常乘小艇,吹短箫,吹已,叩舷而歌,~。
1.
【悠】
(形声。从心,攸(yōu)声。本义:忧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悠,忧也。 、 《尔雅》-悠,思也。 、 《诗·小雅·十月之交》。注:“忧也。”-悠悠我里。 、 《楚辞·初放》-悠悠苍天兮。 、 《诗·周南·关睢》-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 南朝梁·江淹《杂体诗三十首》-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
【组词】
悠然、 悠忧
2.
【然】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引证】
《说文》-然,烧也。
3.
【自】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自,鼻也。
4.
【适】
(形声。从辵(chuò),啻(chì)声。本义:往,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曰:“往自发动言之,适自所到言之。”-適,之也。 、 《汉书·高帝纪》-十一月,沛公引兵之薛。 、 《史记·陈涉世家》-辍耕之垄上。 、 《尔雅》-适,往也。 、 《书·盘庚》-民不适攸居。 、 《诗·小雅·四月》-爰其适归。 、 《诗·魏风·硕鼠》-适彼乐土。 、 《周礼·小行人》-使适四方。 、 《礼记·内则》-以适父母舅姑之所。 、 《诗·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 宋·苏轼《石钟山记》-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组词】
无所适从;何适;适秦;适远、 适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