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7:00: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7:00:30
悠然自得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心情悠闲,自得其乐。这个词汇描绘了一种无忧无虑、心境平和的状态,通常用来形容人在闲暇时的心情或者是对生活的态度。
在文学作品中,悠然自得 常用来形容主人公在自然环境中享受宁静时光的情景,如在湖边垂钓、山间散步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某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轻松自在的态度。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哲学,悠然自得 可能被用来讨论人的内在平和与满足感。
同义词:心旷神怡、怡然自得、闲适自在 反义词:心烦意乱、焦虑不安、忧心忡忡
悠然自得 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在诗词和散文中常见。它的使用历史悠久,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汉语中,反映了中国人对内心平和与生活满足的追求。
在中国文化中,悠然自得 体现了道家和儒家思想中对和谐与内在平和的追求。这种心态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形成对比,鼓励人们寻找内心的宁静和生活的平衡。
悠然自得 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平静和满足。它让人联想到宁静的自然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内心的平和。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长途旅行中体验到悠然自得 的感觉。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山间小屋中,我享受着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夜晚,完全放松了自己。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悠然自得:
晨光洒满小径,
我悠然自得地漫步,
心随风轻,
梦随云远。
悠然自得 的视觉联想可能是宁静的湖面、翠绿的山林或是悠闲的田园风光。听觉上,可能是鸟鸣、溪流或是轻柔的风声。
在英语中,悠然自得 可以对应为 "at ease" 或 "contented",虽然这些词汇在语境和情感色彩上有所不同,但都传达了一种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悠然自得 这个词汇不仅描绘了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人们对内心平和的追求。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理解和实践悠然自得 的心态对于维护心理健康和提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
荒凉的甲板上,只有~的水手们。
1.
【悠】
(形声。从心,攸(yōu)声。本义:忧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悠,忧也。 、 《尔雅》-悠,思也。 、 《诗·小雅·十月之交》。注:“忧也。”-悠悠我里。 、 《楚辞·初放》-悠悠苍天兮。 、 《诗·周南·关睢》-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 南朝梁·江淹《杂体诗三十首》-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
【组词】
悠然、 悠忧
2.
【然】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引证】
《说文》-然,烧也。
3.
【自】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自,鼻也。
4.
【得】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引证】
唐·杜甫《石壕吏》-犹得备晨炊。
【组词】
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