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0:09: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0:09:31
挥拳掳袖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挥动拳头,卷起袖子,通常用来形容准备打架或表现出强烈的愤怒和决心。它传达了一种即将采取激烈行动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挥拳掳袖 常用来描绘角色的愤怒或决心,增强情节的紧张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准备做某事时的激动或决心。在专业领域,如体育报道中,可能会用来形容**员准备比赛的紧张状态。
同义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斗志昂扬 反义词:心平气和、无动于衷、漠不关心
挥拳掳袖 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准备行动的姿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文化中,挥拳掳袖** 常常与武侠小说或戏剧中的英雄形象联系在一起,象征着勇气和决心。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在面对不公或挑战时,准备采取行动的人。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紧张和激动。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准备迎接挑战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看到一个朋友在面对不公时挥拳掳袖,准备去争取自己的权益,这让我印象深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挥拳掳袖,风起云涌, 心中烈火,不灭不休。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充满斗志的人物形象,卷起袖子,挥动拳头。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激昂的音乐或战斗的呐喊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roll up one's sleeves",虽然意思相近,但没有那么强烈的战斗意味。
挥拳掳袖 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它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动作,还传达了一种决心和斗志。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意图。
挥拳掳袖的才要说他那个主意,忽然又道:‘你等等儿。’
1.
【挥】
(形声。从手,军声。本义:抛洒、甩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挥,备也。 、 《周礼·考工记·幌氏》-而挥之,谓振去之也。 、 《礼记·曲礼》-饮玉爵者弗挥。 、 杜甫《北征》-挥涕恋行在,道八犹恍惚。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既而挥之。 、 《战国策·齐策》-挥汗成雨。
【组词】
挥涕、 挥尘、 挥墨
2.
【拳】
(形声。夲义:紧握的手。俗称拳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张之为掌,卷之为拳。”-拳,手也。 、 《吕氏春秋》-鲁君许诺,乃使吏鞟其拳。
【组词】
挥拳;赤手空拳
3.
【掳】
俘获;抓获。
【引证】
司马光《涑水纪闻》-掳妇女小弱者七八万口。
【组词】
掳劫、 掳获
抢取;舞弊敛财。
【引证】
《儿女英雄传》-吃是吃饱了,掳是掳够了。
【组词】
掳抢、 掳夺、 掳嘴
4.
【袖】
(古字作褎。形声。从衣,由声。本义:衣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褎、作袖-褎,袂也。 、 《文选·曹子建·乐府》-攘袖见素手。 、 《韩非子》-长袖善舞。
【组词】
袖搭、 袖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