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8:50: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8:50:25
“互为表里”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两个事物相互之间是表面和内在的关系,即表面现象和内在实质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内外一致,表里如一,即外在表现和内在本质是统一的。
在文学作品中,“互为表里”常用来形容人物的性格或行为,表明其外在行为和内在思想是一致的。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评论某人的言行一致,或者某事物的外观和实质相符。在专业领域,如哲学或心理学,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探讨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同义词“表里如一”强调的是内外完全一致,而“互为表里”则更多强调的是内外相互关联和依存的关系。反义词“表里不一”则指的是外在表现和内在实质不一致,存在差异。
“互为表里”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中,强调事物的内外一致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成为描述事物内外关系的一个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互为表里”体现了对诚信和真实性的重视。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往往期望他人能够做到言行一致,这也是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广泛使用的原因之一。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因为它代表了诚实和真实。在联想上,它让人想到那些言行一致、值得信赖的人或事物。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用“互为表里”来评价那些言行一致的朋友,这让我感到非常安心和信任他们。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心灵与言行互为表里,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镜子前,镜中的影像和现实中的人完全一致,象征着“互为表里”。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一段和谐的音乐,每个音符都完美地融入整体,没有突兀之处。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强调的是外在表现和内在实质的一致性。
“互为表里”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它帮助我理解和评价事物的内外一致性,也让我在交流中更加注重诚信和真实性。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明白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陈祗代允为侍中,与黄皓互为表里。
1.
【互】
(象形。是一种绞绳用的工具。本义:绞绳用的工具)。
同本义。
【引证】
2.
【为】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帮助;佑助。
【引证】
《诗·大雅·凫鷖》-福禄来为。
【组词】
为虎添
3.
【表】
(会意。从毛,从衣,“毛”又兼作声符。小篆字形,衣字中间加个毛字。古人穿皮衣,毛朝外面,所以“表”从“毛”。本义:外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古者衣裘,以毛为里。按,古衣裘皆外毛,礼服必加裼衣其上。许所谓上衣也,故曰以毛为田,言有表,则毛在里也。”-表,上衣也。 、 《礼记·玉藻》-表裘不入公门。 、 《论语》。皇疏:“谓加上衣也。”-必表而出之。 、 《庄子·让王》-中绀而表素。
【组词】
表裘、 表礼、 表里
4.
【里】
(会意。从衣,里声。本义:衣服的里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衣外曰表。-裏,衣内也。 、 《谷梁传·宣公九年》注-襦在裏也。 、 《诗·小雅·小弁》-不罹于裏。 、 《诗·邶风·绿衣》-绿衣黄里。
【组词】
里衣、 里外发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