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9:25: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9:25:12
“唇齿相依”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嘴唇和牙齿相互依靠。基本含义是指两者关系非常密切,互相依存,缺一不可。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国家、地区、组织或个人之间紧密的相互依赖关系。
在文学作品中,“唇齿相依”常用于描述人物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或国家间的战略联盟。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朋友、家人或同事之间的紧密关系。在专业领域,如国际关系或经济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国家或经济体之间的相互依赖。
同义词:
反义词:
“唇齿相依”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唇亡齿寒”,原意是指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后来演变为“唇齿相依”,强调两者之间的紧密依赖关系。
在**文化中,“唇齿相依”常被用来强调团结和合作的重要性。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也常用于强调国家间的友好关系和相互支持。
这个成语给人以温暖和安全感,因为它传达了一种紧密和稳固的关系。在思维和表达中,它可以帮助人们强调合作和团结的价值。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用“唇齿相依”来形容我和我的室友之间的关系,我们共同生活多年,互相支持和依赖。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唇齿相依,共度风雨,友谊之树,常青不败。”
视觉上,可以想象两个人紧紧相拥的画面,或者两个国家地图紧密相连的图像。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和谐的音乐,象征着紧密的协作和和谐的关系。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nterdependent”或“closely linked”,但这些词汇没有“唇齿相依”那种形象和深远的文化内涵。
“唇齿相依”这个成语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含深远的文化意义。它强调了相互依赖和合作的重要性,是我在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喜欢使用的一个成语。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欣赏这个成语的多重含义和它在不同语境中的灵活运用。
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阴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
高丽王倒也识见宏远,道大宋与辽百年和好,~,不宜改图。
三国时期,魏文帝想攻打吴国,御史中丞鲍勋面谏魏文帝说“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文帝不但不考虑有益的意见,反而十分愤怒地贬他为治书执法官
1.
【唇】
(形声。从口,辰声。本义:嘴唇)。
同本义。
【引证】
《释名·释形体》-脣,缘也,口之缘也。 、 《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脣亡齿寒者。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唇焦口燥呼不得。
【组词】
唇吻、 唇红齿白、 唇不离腮、 唇齿之邦
2.
【齿】
(象形。甲骨文,象嘴里的牙齿,象形字。战国文字在上面加了个声符“止”,成为形声字。小篆同。本义:牙)。
同本义。
【引证】
《大戴礼记·易本命》-男以八月而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 、 《素问·上古天真论》。注:“齿为骨余。”-发堕齿槁。
【组词】
齿吻、 齿颊
3.
【相】
(会意。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相,省视也。 、 《尔雅》-相,视也。 、 《书·盘庚上》-相时憸民。 、 《书·召诰》-惟太保先周公相宅。 、 《礼记·月令》-善相丘陵。 、 《诗·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 《论衡·订鬼》-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不敢复相士。 、 、 《二刻拍案惊奇》-颠倒相来,到底只是一个盖儿。
【组词】
相尸、 相女配夫、 相脚头
4.
【依】
户牖间画有斧形的屏风。 同: 扆
【引证】
《仪礼·觐礼》-天子设斧依于户牖之间。 、 《周礼·春官·司几筵》-王位设黼依。 、 《荀子·正论》。杨倞注:“依,亦作扆,音同。”-居则设张容,负依而坐。 、 《礼记·曲礼下》。释文:“依,本又作扆。”-天子当依而立。 、 《汉书·西域传赞》-天子负黼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