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17: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17:15
湮没(yān mò)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被埋没、消失或遗忘。它通常用来描述某物或某人因为时间、环境或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不再被注意到或记住。
“湮没”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字形和意义在历史长河中保持相对稳定。在古代文献中,如《史记》等,已有使用“湮没”来描述事物的消失。
在中华文化中,“湮没”常与历史的无常和人事的变迁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们对时间流逝和事物变化的感慨。
“湮没”一词常带有一种哀伤和无奈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无情和个人的渺小。它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不要让重要的东西随时间湮没。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遇到某些有价值的事物或想法因为缺乏关注或支持而湮没,这种经历让人更加珍惜那些被保存和传承下来的东西。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湮没”来表达时间的无情和事物的变迁:
岁月如梭,
古老的传说湮没在风中。
留下的,
只有那不变的星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被沙漠覆盖的古城遗址,或者一段被遗忘的老歌,这些都能引发对“湮没”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湮没”可以对应为“obliterate”或“vanish”,虽然意义相近,但每个词汇都有其特定的语境和情感色彩。
“湮没”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事物的消失,也反映了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湮没”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表达对时间、历史和人生的感悟。
1.
【湮】
(形声。从水,垔(yīn)声。本义:埋没,不被人所知道)。
同本义。
【引证】
《新唐书·魏征传》-始丧乱后,典章湮散。
【组词】
湮没不彰、 湮佚、 湮沉
2.
【没】
(会意 表示入水有所取。本义:沉没水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没,沉也。 、 《庄子·列御寇》-其子没于渊。 、 《荀子·议兵》-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 《庄子·大宗师》-梦为鱼而没于渊。 、 《世说新语·自新》-或浮或没。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浅草才能没马蹄。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水不没顶。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没水而死。
【组词】
沉没、 淹没、 没胫、 没不煞、 没溺、 洪水没过了大坝;没漂、 没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