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6:34: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6:34:36
湮没无闻 的字面意思是指某人或某事物被埋没,不为人所知,失去了名声或影响力。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那些曾经存在但现在已经不再被人们记住或关注的人、**或事物。
“湮没无闻”由“湮没”和“无闻”两个词组成。“湮没”源自古代汉语,意指埋没、消失;“无闻”则指没有名声或不被知晓。这个词汇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
在重视历史和传统的文化中,“湮没无闻”可能带有一定的悲剧色彩,强调个人或事物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和易逝。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常用来反思社会对个体成就的认可和记忆的持久性。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奈,让人联想到那些被时间遗忘的英雄和未被发掘的宝藏。它提醒我们珍惜当下,不要让重要的东西在不经意间湮没无闻。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才华横溢的朋友,他们的作品或成就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最终湮没无闻。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社会对个体努力的认可有多么重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时光的河流中,英雄湮没无闻,唯有星辰,见证了他们的光辉。”
想象一幅画面:一座古老的城堡在沙漠中孤独地矗立,四周是风沙的呼啸声,这幅画面完美地诠释了“湮没无闻”的意境。
在英语中,“湮没无闻”可以对应为“fall into obscurity”或“be forgotten”,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含义相似。
“湮没无闻”是一个富有诗意和哲理的词汇,它提醒我们珍惜每一个瞬间,不要让重要的东西在时间的洪流中消失。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增强表达的深度和情感的丰富性。
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
高才博识,俱有可录,岁月弥久,~,遂传其本末,吊以乐章。
1.
【湮】
(形声。从水,垔(yīn)声。本义:埋没,不被人所知道)。
同本义。
【引证】
《新唐书·魏征传》-始丧乱后,典章湮散。
【组词】
湮没不彰、 湮佚、 湮沉
2.
【没】
(会意 表示入水有所取。本义:沉没水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没,沉也。 、 《庄子·列御寇》-其子没于渊。 、 《荀子·议兵》-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 《庄子·大宗师》-梦为鱼而没于渊。 、 《世说新语·自新》-或浮或没。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浅草才能没马蹄。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水不没顶。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没水而死。
【组词】
沉没、 淹没、 没胫、 没不煞、 没溺、 洪水没过了大坝;没漂、 没石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闻】
(形声。从耳,门声。本义:听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闻,知声也。 、 《墨子经上》-闻耳之聪也。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屈原《九歌·湘夫人》-闻佳人兮召予。 、 《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 《后汉书·列女传》-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闻屏障中。 、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组词】
闻声不食、 闻所不闻、 闻风响应、 闻雷失箸、 闻鸡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