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0 02:52: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2:52:10
下颚:解剖学上的术语,指的是位于头部的下部,支撑下牙齿的骨骼结构。它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下颚骨(mandible)和下颚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下颚骨是人体中唯一可移动的骨骼,对于咀嚼、说话和面部表情等功能至关重要。
“下颚”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字面意思即为“下部的颚”。在解剖学术语中,它的使用相对固定,没有太大的演变。
在不同的文化中,下颚的形状和大小可能被赋予不同的审美意义。例如,在某些文化中,宽阔的下颚可能被视为力量和权威的象征。
下颚通常与坚定、力量和稳定性相关联。在描述人物时,坚硬的下颚线条可能暗示着决心和坚韧。
在日常生活中,下颚可能与口腔健康问题相关,如颚关节紊乱(TMJ disorder),这是我在牙科诊所工作时经常遇到的问题。
在诗歌中,下颚可以被用来象征性地表达坚定和决心:
他的下颚,如岩石般坚硬, 在风暴中屹立不倒, 每一咬合,都是对命运的挑战。
在视觉上,下颚可能让人联想到坚硬的骨骼结构和面部表情。在听觉上,咀嚼声和说话时的颚部**可能与之相关。
在不同语言中,下颚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解剖学意义和功能是普遍一致的。例如,在英语中,下颚被称为“mandible”。
下颚作为一个解剖学术语,虽然在日常对话中不常被提及,但在医学和解剖学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生理结构,还与人的外貌特征、健康状况和文化审美相关联。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些专业术语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沟通和表达。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颚】
动物的颌的俗称。骨名
【组词】
上颚、 下颚
腭。分隔口腔和鼻腔的组织
【组词】
颚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