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35: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35:16
湮灭无闻 的字面意思是指某人或某事物完全消失,不留下任何痕迹或名声。基本含义是指彻底消失,不被人们所知或记住。
湮灭 源自古代汉语,意为消失、毁灭。无闻 则指不被知晓。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强调了彻底消失且不被记住的状态。
在文化中,人们往往追求名垂青史,因此湮灭无闻**常带有负面情感,暗示着失败或被遗忘。
这个词带有一种悲凉和无奈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
在我的生活中,这个词让我想起那些默默无闻的奉献者,他们的努力可能不被世人所知,但他们的贡献却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部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时间的河流中,英雄湮灭无闻,但他们的精神永存。”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荒凉的废墟,象征着湮灭无闻的景象。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悲伤的旋律,如古典音乐中的哀歌。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vanish without a trace”或“fall into oblivion”,都传达了类似的彻底消失的概念。
湮灭无闻这个词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对历史和记忆的关注,以及对被遗忘的恐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文学作品的情感和历史背景。
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望远,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
1.
【湮】
(形声。从水,垔(yīn)声。本义:埋没,不被人所知道)。
同本义。
【引证】
《新唐书·魏征传》-始丧乱后,典章湮散。
【组词】
湮没不彰、 湮佚、 湮沉
2.
【灭】
(形声。从水,威(xuè)声。简化字“灭”为会意,从“一”从“火”,“一”表示覆压火上。本义:消灭;灭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灭,尽也。 、 《尔雅·释诂》-灭,绝也。 、 《礼记·乐记》-国之灭亡无日矣。 、 《谷梁传·襄公六年》-家有既亡,国有既灭。 、 《吕氏春秋·情势》-以小畜大灭。 、 杜牧《阿房宫赋》-谁得而族灭也? 、 苏洵《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敝在赂秦。 、 《文心雕龙·明诗》-秦皇灭典,亦造仙诗 、 《战国策·魏策》-灭韩亡魏。
【组词】
灭于绛;一朝而灭;灭亲、 灭户、 消灭、 毁灭、 灭夷、 灭劫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闻】
(形声。从耳,门声。本义:听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闻,知声也。 、 《墨子经上》-闻耳之聪也。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屈原《九歌·湘夫人》-闻佳人兮召予。 、 《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 《后汉书·列女传》-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闻屏障中。 、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组词】
闻声不食、 闻所不闻、 闻风响应、 闻雷失箸、 闻鸡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