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7:50: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7:50:45
下陷: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物体或地面在垂直方向上向下的沉降或塌陷。基本含义通常涉及地面的不均匀沉降、建筑物的下沉或任何物体的向下移动。
“下陷”这个词源于汉语,由“下”和“陷”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陷”字已有沉没、落入的含义,与“下”结合后,形成了描述向下沉降的特定词汇。
在某些文化中,地面下陷可能被视为不祥之兆,与灾难和不幸联系在一起。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中,防止地面下陷是重要的工程考虑因素。
“下陷”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或不安的情感反应,因为它通常与破坏、不稳定和危险相关联。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遇到过由于地下施工导致的道路下陷,这种经历让人意识到城市基础设施的脆弱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下陷”用作比喻,形容心灵的沉沦或社会的衰退。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下陷的土地,裂缝中露出泥土;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地面裂开的声音。
在英语中,“subsidence”或“sinking”可以对应“下陷”,用法和含义相似,但文化背景和情感联想可能有所不同。
“下陷”是一个描述物理现象的词汇,但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它承载了更多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色彩。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多重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和丰富地使用语言。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陷】
(会意兼形声。从阜(fù);从臽,臽(xiān)亦声。据金文,象人掉进陷阱形。本义:坠入,掉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陷,高下也。一曰陊也。 、 《论语》。孔注:“下也。”-不可陷也。 、 《国语·鲁语》。注:“坠也。”-上陷而不振。 、 《三国志通俗演义》-一拥而入,人马俱陷。
【组词】
陷狱、 沉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