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09: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09:42
天地剖判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天地初开,万物始生的状态。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宇宙初创时的混沌状态,或者比喻事物的起源和根本。
在文学作品中,天地剖判 常用来描绘宏大的场景或表达深远的哲理。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哲学、宇宙学或历史起源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天文学、哲学或历史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宇宙或文明的初始状态。
天地剖判 源自**古代的宇宙观和创世神话,如《易经》中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等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比喻事物的起源和根本。
在文化中,天地剖判 与宇宙的创世神话紧密相关,反映了古人对宇宙起源的探索和想象。这个词汇也体现了人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之情。
天地剖判 给人一种宏大、神秘和庄严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宇宙的无限和生命的起源,激发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在我的生活中,天地剖判 这个词汇常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或参与哲学讨论时出现。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人的宇宙观和哲学思想。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天地剖判时,星辰初绽光。 万物生灵起,宇宙谱新章。
天地剖判 让人联想到宇宙大爆炸的画面,或者是古代壁画中描绘的创世场景。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宏大的交响乐或史诗般的音乐。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reation”或“Big Bang”,它们也用来描述宇宙的起源和创世的过程。
天地剖判 是一个充满哲学意味和历史深度的词汇。它不仅描绘了宇宙的初始状态,也反映了人类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思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宏大的主题和深远的思想。
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
东汉·班固《汉书·陆贾传》:“自~,未始有也。”
1.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2.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
3.
【剖】
(形声。从刀,咅(pǒu)声。本义:破开,中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剖,判也。 、 《广雅》-剖,分也。 、 《战国策·宋策》。注:“劈也。”-剖伛之背。 、 《庄子·胠箧》。释文:“谓割心也。”-比干剖。 、 《荀子·彊国》-剖刑而莫邪已。 、 《吴子·料敌》-剖冰济水,不惮艰难。 、 《左传·襄公十四年》-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 、 明·刘基《卖柑者言》-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
【组词】
剖心、 剖判、 剖列、 剖割、 剖肝沥胆
4.
【判】
(形声兼会意。从刀,半声。从刀,表明其意义与刀有联系。“半”是把牛分开。本义:分,分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判,分也。 、 《诗·周颂·访落》-继犹判涣。 、 《左传·庄公三年》-纪于是乎判。 、 《国语·周语中》-若七德离判,民乃携贰。 、 柳宗元《封建论》-遂判为十二,合为七国,威分于陪臣之邦。
【组词】
判割、 判妻、 判散、 判礼、 判迹、 判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