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57: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57:29
词汇“五云判”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这个词汇在古代文献中出现的频率也较低,且多用于特定的文学或历史语境中。因此,对于这个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将主要基于有限的资料和可能的推测。
“五云判”字面意思可以分解为“五云”和“判”。其中,“五云”可能指五彩的云彩,常用来形容天空中的美丽景象;“判”则有判断、分辨的含义。结合起来,“五云判”可能在某些语境中指的是对五彩云彩的观察和判断。
由于“五云判”的使用频率较低,其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难以详细讨论。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能用于描述天象或预示某种吉凶的场景。
由于“五云判”的使用不广泛,以下示例句子可能需要创造性解读:
同义词:五彩祥云、瑞云 反义词:(由于“五云判”的特殊性,反义词难以确定)
“五云判”的词源可能与古代对天象的观察和解释有关,特别是与占卜和预兆相关的文化传统。
在古代,天象被认为是上天对人间事务的预示,因此“五云判”可能与当时的政治和社会有关,被用来解释或预测国家的命运。
对于现代人来说,“五云判”可能引发一种神秘和古典的情感联想,与古代文化和天文学知识相关。
由于“五云判”在现代不常用,个人应用的机会较少。在学*和研究古代文学或历史时,可能会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一首古风诗时,可以这样使用:“夜观天象,五云判分明,似有佳音自天来。”
视觉上,“五云判”可能让人联想到绚丽的日出或日落景象,五彩斑斓的云彩。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古代宫廷中关于天象的讨论声。
由于“五云判”的特殊性,其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难以找到。
“五云判”作为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其学和分析更多依赖于对古代文化和语言的理解。在现代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的重要性相对较低,但在研究古代文学和历史时,它可能提供独特的视角和信息。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云】 (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同本义。
3.
【判】
(形声兼会意。从刀,半声。从刀,表明其意义与刀有联系。“半”是把牛分开。本义:分,分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判,分也。 、 《诗·周颂·访落》-继犹判涣。 、 《左传·庄公三年》-纪于是乎判。 、 《国语·周语中》-若七德离判,民乃携贰。 、 柳宗元《封建论》-遂判为十二,合为七国,威分于陪臣之邦。
【组词】
判割、 判妻、 判散、 判礼、 判迹、 判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