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1:29: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1:29:10
“五花判事”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官府的文书处理方式。字面意思是指在处理案件时,文书上用五种不同的颜色标记不同的意见或批示,以便于区分和记录。基本含义是指处理事务时细致、有条理,各方意见清晰可见。
在文学作品中,“五花判事”常用来形容官员处理公务的细致和公正。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法律或行政领域,它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规范的文书处理流程。
“五花判事”源自**古代的官府文书处理方式,具体的历史演变不详,但可以推测随着文书处理技术的进步,这种标记方式可能逐渐被更高效的系统所取代。
在**古代,文书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法律公正至关重要。因此,“五花判事”体现了古代官员对职责的认真态度和对法律的尊重。
这个词汇给人以严谨、公正的印象,联想到古代官员的勤勉和责任感。在现代,它可能被用来赞扬那些工作细致、有条理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直接使用这个词汇,但在评价某人的工作态度或处理事务的方式时,我会想到这个词汇所代表的严谨和公正。
在诗歌中,可以将“五花判事”比喻为生活中的各种选择和决策,每一种颜色代表一种可能的结果或后果。
想象一幅画面,古代官员在昏暗的灯光下,用五种颜色的笔在文书上做标记,这种场景可能伴随着古筝的悠扬声音,营造出一种古朴而庄重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五花判事”的词汇,但类似的概念,如文书处理的规范性和细致性,在任何文化中都是重要的。
“五花判事”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于日常对话,但它所代表的严谨和公正的态度是我们在任何领域都应该追求的。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花】
同本义。
草木花的总称。
【引证】
《汉书·张衡传》。注:“蘤,古花字也。经传皆以华为之。”-百卉含蘤。 、 杜甫《北征》-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 、 白居易《买花》-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组词】
花洞、 花石纲、 花朝日、 花魂、 花相、 花酒、 花气、 花经、 花历、 花口
3.
【判】
(形声兼会意。从刀,半声。从刀,表明其意义与刀有联系。“半”是把牛分开。本义:分,分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判,分也。 、 《诗·周颂·访落》-继犹判涣。 、 《左传·庄公三年》-纪于是乎判。 、 《国语·周语中》-若七德离判,民乃携贰。 、 柳宗元《封建论》-遂判为十二,合为七国,威分于陪臣之邦。
【组词】
判割、 判妻、 判散、 判礼、 判迹、 判裂
4.
【事】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事,职也。 、 《韩非子·五蠹》-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
【组词】
事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