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36: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36:34
词汇“烛远”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组合词,由“烛”和“远”两个字组成。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烛远”的字面意思可能是指“烛光照亮远方”,其中“烛”指的是蜡烛或烛光,而“远”则表示距离较远的地方。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烛光虽然微弱,但仍然能够照亮远处的景象。
由于“烛远”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营造一种温馨而遥远的氛围,表达一种对远方的向往或对微小事物的珍视。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学或艺术讨论中。
由于“烛远”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词源和历史演变可能没有详细的记录。它可能是现代文学创作中的一种新造词,用以表达特定的意境或情感。
在**传统文化中,烛光常常与温馨、宁静和节日氛围联系在一起。因此,“烛远”可能被用来在文学作品中营造一种温馨而遥远的文化氛围。
“烛远”可能带给人们一种温暖、宁静和希望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夜晚的宁静、家的温馨或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由于“烛远”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可能较为有限。然而,在特定的文学创作或艺术表达中,它可能被用来传达特定的情感或意境。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烛远”来表达一种深远的意境:
夜幕低垂,星辰稀疏,
一缕烛远,穿透寂静。
心灵之光,虽微却明,
照亮远方,温暖前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在昏暗的房间里,一盏烛光微微摇曳,照亮了远处的书架或窗外的夜空。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轻柔的钢琴曲,营造出宁静而遥远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烛远”的词汇,但类似的意境可以通过不同的词汇组合来表达,例如英语中的“distant candlelight”。
“烛远”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中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意境营造能力。它能够唤起人们对温暖、宁静和希望的情感联想,是一种富有诗意的表达方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文学素养。
1.
【烛】
(形声。从火,蜀声。本义:古代照明用的火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燋也。未爇曰燋,执之曰日烛,树地曰庭燎。苇薪为之,小者麻蒸为之。-烛,庭燎大烛也。 、 《仪礼·燕礼》-执烛于西阶上。 、 《周礼·司烜氏》。注:“树于门外,曰大庭燎。”-共坟烛庭燎。 、 《礼记·曲礼》-独不见跋。 、 《仪礼·士丧礼》注-火在地曰燎,执之曰烛。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举烛者,尚明也。 、 《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 陆游《雪夜感旧》-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
【组词】
烛火、 烛炬
2.
【远】
(形声。从辵(chuò),袁声。本义:走路走得长)。
同本义 。引申距离大,相隔远。与近相对。
【引证】
《说文》-远,辽也。 、 《尔雅》-远,遐也。 、 《礼记·王制》。注:“九州之外也。”-屏之远方。 、 《礼记·中庸》-柔远人也。 、 《礼记·乐记》-穷高极远。 、 《战国策·赵策》-念悲其远。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 《左传·三十三年》-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 唐·杜牧《阿房宫赋》-缦立远视。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 、 《广东军务记》-极目远望。
【组词】
远行无急步、 远游之戒、 远招近揖、 远水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