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32: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2:50
词汇“烛笼”在**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词汇,它结合了“烛”和“笼”两个字,通常指的是一种装饰性的灯笼,内部放置蜡烛或灯泡,用以照明或装饰。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烛笼”进行深入分析:
“烛笼”字面意思是指内部有蜡烛或灯泡的笼状灯具。它通常由纸或*纱制成,外部装饰有各种图案或文字,是一种传统的照明和装饰工具。
“烛笼”一词源自**古代,最初是用竹篾和纸制成的简单灯笼,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装饰性更强的工艺品。随着时间的推移,烛笼的材质和制作工艺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文化中,烛笼象征着光明和希望,常在节日和庆典中使用,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它也是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之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审美。
烛笼给人以温馨、祥和的情感联想,它不仅是照明的工具,更是传递情感和文化的载体。在夜晚,烛笼的光芒能够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回忆。
在我的家乡,每年元宵节都会有烛笼展览,家家户户都会制作或购买烛笼,挂在门前或院子里,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在诗歌中,烛笼可以被用来比喻温暖和希望,如:“夜幕降临,烛笼点亮,如同心中的希望,永不熄灭。”
烛笼的视觉联想是柔和的光芒和多彩的图案,而听觉联想可能是夜晚的宁静和偶尔的烛火噼啪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灯笼也有出现,如日本的“提灯”和韩国的“灯笼”,它们在形式和用途上与**的烛笼有相似之处,但也各具特色。
“烛笼”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传统手工艺的体现。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能够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通过对“烛笼”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化的多样性和深厚底蕴。
1.
【烛】
(形声。从火,蜀声。本义:古代照明用的火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燋也。未爇曰燋,执之曰日烛,树地曰庭燎。苇薪为之,小者麻蒸为之。-烛,庭燎大烛也。 、 《仪礼·燕礼》-执烛于西阶上。 、 《周礼·司烜氏》。注:“树于门外,曰大庭燎。”-共坟烛庭燎。 、 《礼记·曲礼》-独不见跋。 、 《仪礼·士丧礼》注-火在地曰燎,执之曰烛。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举烛者,尚明也。 、 《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 陆游《雪夜感旧》-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
【组词】
烛火、 烛炬
2.
【笼】
笼罩;遮掩。
【引证】
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组词】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笼葱
包括;包罗。
【引证】
唐·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组词】
笼罗、 笼取、 笼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