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25: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25:49
烛花:烛花是指蜡烛燃烧时,烛芯上形成的炭化物,通常呈现出卷曲的形状。在字面上,它指的是蜡烛燃烧时产生的花状物质。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烛花常常被用来营造一种温馨、宁静或是怀旧的氛围。例如,在描述一个安静的夜晚或是一个重要的仪式时,烛花可能会被提及。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烛花可能不常被直接提及,但相关的概念,如“蜡烛燃烧”或“烛光”可能会被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或是某种仪式感。
专业领域:在化学或物理学中,烛花可能被用来解释燃烧过程或炭化现象。
同义词:烛芯炭、烛焰、烛光
反义词:无直接反义词,但可以与“黑暗”或“熄灭”相对比。
词源:烛花一词源于汉语,直接描述了蜡烛燃烧时的现象。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烛花在文学和日常语言中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化或仪式中仍保留其象征意义。
在某些文化中,烛花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尤其是在婚礼或生日等庆祝活动中。它也常常与**仪式相关联,如在教堂或寺庙中。
烛花往往让人联想到温暖、宁静和怀旧的情感。它可能唤起人们对过去时光的回忆,或是对某种仪式感的向往。
在个人生活中,烛花可能出现在特别的庆祝活动中,如生日派对或纪念日,为这些时刻增添一份特别的氛围。
诗歌:
在寂静的夜里,
烛花轻轻摇曳,
如同时间的舞者,
在光影中诉说着往昔。
视觉:烛花的图像可能让人联想到柔和的光线和温馨的氛围。
听觉:烛花燃烧时可能伴随着轻微的噼啪声,这种声音可能让人感到宁静和放松。
在不同文化中,蜡烛和烛花的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蜡烛常常与**仪式和纪念活动相关联,而在东方文化中,蜡烛可能更多地与庆祝活动和传统仪式相关。
烛花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的使用频率不高,但在文学和特定文化中仍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它不仅描述了一个物理现象,还承载了情感和文化的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细腻度和深度。
1.
【烛】
(形声。从火,蜀声。本义:古代照明用的火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燋也。未爇曰燋,执之曰日烛,树地曰庭燎。苇薪为之,小者麻蒸为之。-烛,庭燎大烛也。 、 《仪礼·燕礼》-执烛于西阶上。 、 《周礼·司烜氏》。注:“树于门外,曰大庭燎。”-共坟烛庭燎。 、 《礼记·曲礼》-独不见跋。 、 《仪礼·士丧礼》注-火在地曰燎,执之曰烛。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举烛者,尚明也。 、 《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 陆游《雪夜感旧》-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
【组词】
烛火、 烛炬
2.
【花】
同本义。
草木花的总称。
【引证】
《汉书·张衡传》。注:“蘤,古花字也。经传皆以华为之。”-百卉含蘤。 、 杜甫《北征》-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 、 白居易《买花》-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组词】
花洞、 花石纲、 花朝日、 花魂、 花相、 花酒、 花气、 花经、 花历、 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