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0:49: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0:49:48
富农:字面意思是指拥有较多土地和财富的农民,通常指的是在农村经济中占有较优越地位的农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特别是在的土地改革中,富农往往被视为剥削阶级的一部分,与贫农和中农相对立。
“富农”一词在历史上出现较早,但在20世纪中叶的土地改革中被赋予了特定的政治和社会含义。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推进,富农作为剥削阶级的形象被强化,而在改革开放后,这一词汇的使用频率和政治色彩都有所减弱。
在**,富农的概念与土地改革、阶级斗争紧密相关。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富农被视为需要被改造的对象,这一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
对于经历过土地改革的一代人来说,富农可能带有负面的情感色彩,与剥削、不平等和斗争相关联。而对于年轻一代,这一词汇可能更多地与历史教育和学术研究相关。
在个人经历中,富农这一词汇可能出现在历史课程学*、家族故事讲述或是对农村变迁的观察中。例如,某人的祖辈可能是富农,后来在土地改革中经历了重大的生活变化。
在诗歌中,可以将富农的形象与自然景观相结合,表达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变迁:
田野上,金黄的麦浪翻滚, 富农的背影,在夕阳下拉长。 岁月如梭,土地依旧, 富农的故事,随风飘散。
在视觉上,富农可能让人联想到广阔的田野、丰收的景象和农村的宁静。在听觉上,可能与农村的鸟鸣、风声和农作物的生长声音相关联。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能被称为“地主”或“农场主”,但在社会主义国家,如**和越南,富农一词带有特定的政治和社会含义。
富农这一词汇在*历史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经济地位的象征,也是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的标志。在学这一词汇时,我们不仅需要理解其字面意义,还要深入探讨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复杂含义,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对农村社会和历史的理解。
1.
【富】
(形声。从宀(miān),表示与房屋宫室有关。畐(fú)声。声符亦兼表字义。“畐”本像人腹满之形(参“福”字条),合“宀”为之,以示富人安居宫室,丰于饮馔之义。本义:财产多,富裕)。
同本义(古跟“贫”,今跟“穷”相对)。
【引证】
《说文》-富,备也。一曰厚也。 、 《易·家人》。疏:“禄位昌盛也。”-富家大吉。 、 《书·洪范》。疏:“家丰财货也。”-二曰富。 、 《周礼·太宰》。注:“谓薮中财物。”-以富得民。 、 《礼记·祭义》。注:“臣能世禄曰富。”-殷人贵富而尚齿。 、 曹丕《上留田》-富人食稻与粱,贫子食糟与糠。
【组词】
富甲、 富岁、 富殖、 富室、 富贵浮云、 富力、 富赡、 富贾
2.
【农】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林,从辰。古代森林遍野,如要进行农耕,必先伐木开荒,故从“林”;古代以蜃蛤的壳为农具进行耕耨,故从“辰”。小篆认为从晨,囟(xìn)声。从“晨”,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意。本义:耕,耕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耕必作于晨,故从晨。-农,耕也。 、 《汉书·食货志》-辟土植谷曰农。 、 《汉书·文帝纪》-农,天下之大本也。 、 晁错《论贵粟疏》-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 、 汉·贾谊《论积贮疏》-殴民而归之农。
【组词】
农家子、 农舆、 农战、 农月
努力,勉力。 同: 努
【引证】
《左传·襄公十三年》-小人农力以事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