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3:32: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3:32:22
拔刃张努(bá rèn zhāng nǔ)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拔出刀刃,拉开弓弩。这个成语形容准备战斗或准备采取行动的紧张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拔刃张努常用来形容人物在面对敌人或困境时的紧张和戒备状态,如武侠小说中的武林对决场景。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任何紧张的准备状态,不仅仅是战斗,也可以是比赛、考试等。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或体育,这个成语也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
同义词:剑拔弩张、严阵以待、枕戈待旦 反义词:心平气和、泰然自若、悠然自得
拔刃张努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拔刃”和“张努”两个动作组成,形象地描述了准备战斗的状态。在古代汉语中,这个成语就已经存在,并且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使用。
在文化中,拔刃张努**常常与武士道精神、忠诚和勇敢等价值观联系在一起。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也反映了人们对紧张和危机情况的普遍认知和应对方式。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紧张和兴奋。联想上,我会想到古代战场上的勇士,或者是现代社会中面对挑战的人们。
在我的生活中,拔刃张努这个成语曾在我准备重要考试时浮现在脑海中,提醒我要全神贯注,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夜幕低垂,星辰闪烁,
拔刃张努,心怀壮志。
剑光如水,映照苍穹,
一往无前,誓不回头。
视觉上,我会联想到古代战士拔剑的画面,或者是现代**员准备比赛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紧张的背景音乐或者是心跳加速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n edge”或“ready for action”,虽然不如拔刃张努那样形象和富有诗意,但也传达了类似的紧张和准备状态。
拔刃张努这个成语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文化内涵。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描述紧张和准备的状态。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对这个成语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加欣赏其在汉语中的独特魅力。
勒兵至郎署,皆拔刃张弩。
1.
【拔】
(形声。从手,犮(bó)声。本义:拔起,拔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拔,擢也。 、 《苍颉篇》-拔,引也。 、 《易·乾》。郑注:“移也。”-确乎其不可拔。 、 《封氏见闻录》-拔河。 、 《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 《史记·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
2.
【刃】
(指事。小篆字形,在刀上加一点,表示刀锋所在。本义:刀口,刀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张舜徽注:“许云象形,而实指事。今俗称刀口。”-刃,刀坚也。象刀有刃之形。 、 《书·费誓》-锻乃戈矛,砺乃锋刃。 、 《荀子·议兵》-延则若莫邪之长刃,婴之者斩。 、 《庄子·养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组词】
刀刃;迎刃而解
3.
【张】
帐幔,帷幕。 同: 帐
【引证】
《荀子·正论》-居则设张容。 、 《史记·高祖本纪》-张饮三日。 、 《汉书·疏广传》-供张东都门外。
胀满。 同: 胀
【引证】
《左传·成公十年》-将食,张,如厕。 、 《左传·僖公十五年》-张脉偾兴。 、 《淮南子·缪称》-亭历愈张。
4.
【弩】
(形声。从弓,奴声。本义:用械发箭的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弩,弓有臂者。 、 《韩非子·难势》-夫弩弱而矢高者,激于风也。 、 《荀子·议兵》-魏氏之武卒…操十二石之弩。 、 《资治通鉴》-强弩之末。 、 《汉书·李广苏建传》-伏弩射杀。 、 汉·贾谊《过秦论》-良将劲弩。
【组词】
连弩、 弩门、 万弩齐发;弩力、 弩子、 弩牙、 弩末、 弩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