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23: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23:44
“未可同日而语”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不能在同一天谈论”,基本含义是指两者之间差异极大,不能相提并论或比较。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两者之间的不可比性,通常用于强调某事物的优越性或特殊性。
“未可同日而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二》:“夫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这里的“隆薛之城到于天”比喻极高,而“未可同日而语”则是强调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各种语境,强调不可比性。
在文化中,强调事物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这个成语体现了人对于事物本质差异的重视。在社会交往中,使用这个成语可以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极高评价或尊重。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庄重、正式的感觉,使用时往往伴随着对某事物的尊重或敬畏。它让人联想到高山与深谷、天空与大地之间的巨大差异,引发一种对卓越和非凡的向往。
在学术讨论中,我曾使用这个成语来强调两种研究方法的差异,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不同方法的独特性和不可比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的心灵,如夜空中的星辰,与凡尘未可同日而语。”
想象一幅画面:一边是繁华的都市,一边是宁静的乡村,两者之间的对比强烈,正如“未可同日而语”所表达的差异。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pples and oranges”,意指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不可比较。
“未可同日而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成语,它不仅强调了事物之间的巨大差异,还体现了对卓越和非凡的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深度。
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孙中山《裁兵宣言》:“渐进之与顿改,其图功之利钝,收效之速缓,昭然~。”
1.
【未】
(象形。基本义:没有;不。“未”字否定过去,不否定将来,与“不”有别。但有时候也当“不”字讲)。
相当于“没有”、“不曾”、“尚未”。
【引证】
《小尔雅·广诂》-未,无也。 、 《论语·子罕》-未由也已。 、 《论语·宪问》-未之难矣。 、 《公羊传·隐公六年》-吾与郑人未有成也。 、 《吕氏春秋·开春》-吾未有言之。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未果。 、 唐·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去。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未百步则返。 、
【组词】
未际、 未的、 未从、 未傅、 未遑、 未遇、 未宾、 未集、 未臻、 未极、 未意之志、 未第、 未萌
2. 【可】
3. 【同】 ——见“胡同”hútòng。
4.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 、 《易·说卦》-离为日,为火。 、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 、 《孟子》-天无二日,太阳也。 、 《列子·汤问》-日初出,大如车盖。
【组词】
日冠、 日昃、 日旸儿、 日月交食、 日头搁山、 日头趖西、 日居月诸
5.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6.
【语】
告诉,使知道。
【引证】
《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 《论语·阳货》-吾语女。 、 《三国志·方使传》-若引其许,若至,语人。 、 晋·干宝《搜神记》-夫语妻曰:“为王作剑,三年乃成…往必杀我。”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贫者语于富者曰…
【组词】
语言、 语其友;不以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