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17: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7:45
“君士坦丁”(Constantine)是一个专有名词,通常指的是古罗马*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the Great),他在公元30年至337年间统治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是教历史上的关键人物,因为他颁布了《米兰敕令》,使教在罗马帝国合法化,并在330年将首都迁至拜占庭,更名为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
在文学中,“君士坦丁”可能被用来象征权力、改革或历史转折点。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讨论历史或话题时。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学和考古学,“君士坦丁”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同义词可能包括“**”、“统治者”、“领袖”等,这些词都能描述君士坦丁大帝的角色。反义词可能不太适用,因为“君士坦丁”是一个特定的历史人物名称。
“君士坦丁”源自拉丁语“Constantinus”,意为“坚定的”或“不变的”。这个名字在罗马帝国时期很常见,但君士坦丁大帝使这个名字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在西方文化中,君士坦丁大帝被视为教的捍卫者和罗马帝国的重要改革者。他的政策和决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和政治领域。
提到“君士坦丁”,人们可能会联想到权力、**改革和历史的转折点。这个名字可能唤起对古代历史的兴趣和对伟大领袖的敬仰。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历史课程中学*过君士坦丁大帝的生平和成就,这让我对罗马帝国的历史和**教的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将“君士坦丁”用作象征,如:
在君士坦丁的城墙下,
信仰的种子悄然发芽,
历史的河流在此转弯,
文明的曙光初现。
提到“君士坦丁”,可能会联想到古老的罗马建筑、拜占庭风格的马赛克艺术,或是庄严的**音乐。
在不同语言中,“君士坦丁”可能有不同的发音和拼写,但其指代的历史人物是相同的。在其他文化中,如东正教文化,君士坦丁大帝同样被尊崇为重要的**领袖。
“君士坦丁”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一个历史人物,也象征着权力、*改革和历史的转折点。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君】
(会意。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从“口”,表示发布命令。合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本义: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
【引证】
《说文》-君,尊也。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赏庆刑威曰君。 、 《春秋繁露》-君也者,掌令者也。 、 《荀子·礼论》-君者,治辨之主也。 、 《书·吕刑》-君帝清问下民。 、 《诗·大雅·皇矣》-克长克君。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二十余君。 、 《三国志·诸葛亮传》-思得明君。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忧其君。 、 清·周容《芋老人传》-身名君宠。
【组词】
尧舜之君;欺君罔上;贤君;暴君;昏君;国君;君臣;明君;君王、 君伐、 君位、 君长、 君体、 君德、 君侯、 君公、 君父、 君子医
2.
【士】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士,事也。 、 《白虎通·爵》-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 、 《汉书·食货志》-学以居位曰士。 、 《后汉书·仲长统传》-以才智用者谓之士。 、 《周书》-太子晋,胄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 、 《书·牧誓》-是以为大夫卿士。 、 《礼记·曲礼》-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 、 《马伶传》-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 唐·韩愈《原毁》-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组词】
士子、 士夫、 勇士;壮士;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
3.
【坦】
(形声。从土,旦声。本义:平而宽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坦,安也。 、 《易·履》-道坦坦。 、 《广雅》-坦坦,平也。 、 《管子·板法》。注:“平也。”-坦气修通。
【组词】
平坦、 坦夷、 坦坦、 坦迤、 坦途
4. 【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