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0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03:20
“毕婚嫁”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完成婚姻的过程,即结婚。这个词汇强调的是婚姻的完成状态,通常指的是女性出嫁或男性娶妻的最终阶段。
在文学作品中,“毕婚嫁”可能用来描述一个女性角色的人生转折点,象征着从少女到妻子的角色转变。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结婚”或“成婚”等更为常见的表达。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人类学,这个词汇可能用于讨论婚姻制度和社会结构。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正式程度,“毕婚嫁”较为文雅和正式,而“结婚”则更为通用和口语化。
“毕婚嫁”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传统,反映了古代对婚姻的重视和仪式感。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它仍然保留在某些文学作品和正式场合中。
在传统文化中,婚姻被视为人生大事,“毕婚嫁”强调了这一的完成和重要性。在现代社会,随着婚姻观念的变化,这个词汇的使用可能更多地带有传统和仪式感的意味。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婚礼的庄重和喜庆,以及家庭和社会对婚姻的期待。它可能唤起对传统价值观的尊重和对个人成长的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与家庭聚会、婚礼筹备等经历相关,是人生中的重要时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她毕婚嫁,花瓣飘落,见证爱的誓言。”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场传统的婚礼,新娘穿着红色的婚纱,周围是喜庆的装饰和祝福的人群。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婚礼进行曲和亲友的祝福声。
在不同文化中,结婚的词汇和仪式各有特色,但“毕婚嫁”这个词汇主要在汉语文化中使用,反映了特定的文化价值观。
“毕婚嫁”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虽然不常使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和历史。
1.
【毕】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端象网形,下端是柄,古时用以捕捉鸟兽、老鼠之类的器具。金文又在上面加个“田”,意思是田猎所用的网。本义:打猎用的有长柄的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畢,田网也。 、 《国语·齐语》。注:“掩雉兔之网。”-田守毕弋。 、 《汉书·扬雄传》-其余荷垂天之毕。 、 《论衡·偶会》-耒遭民田之毕。
【组词】
毕戈
2.
【婚】
(形声。从女,昏声。因为古时黄昏迎亲,故“昏”亦兼表字义。本义:妇家)。
妻之家。
【引证】
《说文》。王筠句读:“下文:姻,婿家也。”-婚,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婚,妇家也。
3.
【嫁】
(形声。从女,家声。本义:女子出嫁)。
同本义(跟“娶”相对)。
【引证】
《说文》-嫁,女适人也。 、 《易·序卦》。虞注:“嫁,归也。”-归妹。 、 《仪礼·丧服》。虞注:“凡女行于大夫以上曰嫁,行于士庶曰适人。”-子嫁反。 、 《诗·大雅·大明》-自彼殷商,来嫁于周。 、 《史记·滑稽列传》-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
【组词】
嫁杏、 嫁子、 嫁娶、 嫁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