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0:14: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0:14:04
力能扛鼎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形容某人的力量非常大,能够举起沉重的鼎。鼎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礼器和炊具,通常非常沉重。因此,这个词汇用来形容人的力量非凡,超乎寻常。
在文学作品中,力能扛鼎 常用来形容英雄或武士的强大力量,如《史记》中描述项羽时就有“力能扛鼎”的描述。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体育**员或力量型比赛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体育科学或健身领域,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极限力量训练或测试。
同义词:力大无穷、力拔山兮、力大如牛 反义词:力不从心、力小任重、力不胜任
力能扛鼎 这个词汇源自**古代对英雄人物的描述,特别是在历史和文学作品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但仍然保留了其原始的象征意义,即形容人的力量极大。
在文化中,力量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美德,尤其是在男性形象的塑造中。力能扛鼎** 这个词汇体现了对力量和勇气的赞美,与古代的尚武精神和英雄崇拜有关。
这个词汇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联想,想象一个强壮的人举起沉重的鼎,充满了力量和威严。它激发了对力量和能力的敬畏和向往。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体育成就或描述某人的强壮时,可能会被提及。例如,在观看举重比赛时,观众可能会用这个词汇来形容表现出色的**员。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力能扛鼎兮,气吞山河; 英雄本色兮,千古流芳。
想象一个古代英雄在战场上举起沉重的鼎,背景音乐是激昂的战鼓声,这样的场景会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增强对力量的感知。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s strong as Hercules”(像赫拉克勒斯一样强壮),赫拉克勒斯是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完成了十二项不可能的任务。
力能扛鼎 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力量,也象征了勇气和决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描述复杂的概念。通过深入学这个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文化和语言中的重要性。
昔人评米元晖画云:虎儿笔~,五百年来无此君。
1.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
2.
【能】
(象形。金文作字形象熊形。本义:熊)。
传说中的一种像熊的兽。
【引证】
《说文》-能,熊属。足似鹿。 、 《左传·昭公七年》。贾注:“兽也。”-梦黄能入于寝门。 、 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近者三奸悉破碎,羽窟无底幽黄能。
3.
【扛】
(形声。从手,工声。(gāng)本义:两手对举以托重物)。
用肩部携带。
【引证】
《广东军务记》-役使扛炮。
【组词】
码头装卸工人的肩上扛着大包;扛荷、 扛抬、 扛枪;扛锄头
4.
【鼎】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象鼎足。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
同本义 。盛行于商、周。用于煮盛物品,或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统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
【引证】
《说文》-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组词】
鼎峙、 鼎铉、 鼎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