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33: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3:28
“此起彼落”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这里起来,那里落下,形容事物或现象连续不断地出现或消失。基本含义是指事物或现象在不同地方或时间相继发生,交替出现。
在文学作品中,“此起彼落”常用来形容自然景象的变化,如潮起潮落、花开花谢等。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描述一系列**或活动的连续发生,如会议中的发言、市场中的交易等。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中,它可以用来描述市场价格的波动。
同义词:接连不断、相继发生、交替出现 反义词:一成不变、停滞不前
同义词“接连不断”强调连续性,而“此起彼落”更强调交替性。反义词“一成不变”则与“此起彼落”的动态变化形成对比。
“此起彼落”源自古代汉语,其结构为并列式,由“此起”和“彼落”两个部分组成,形象地描述了事物交替变化的状态。在历史演变中,这个成语一直保持着其基本含义,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
在文化中,“此起彼落”常被用来形容自然界的变化,如四季更替、潮汐变化等,体现了人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理解。在社会生活中,它也常用来描述各种活动的连续性,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动态性。
这个词汇给人以动态和连续的印象,让人联想到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不断变化。它带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鼓励人们适应和应对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此起彼落”来形容工作中的任务交替,帮助团队成员理解工作的连续性和动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日的花儿此起彼落,如同生命的旋律,永不停歇。”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花海中,花朵此起彼落地开放和凋谢。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一段旋律中高低音的交替出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ne after another”或“in turn”,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连续和交替的含义。
“此起彼落”是一个富有动态感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事物的连续变化,也反映了人们对变化的观察和理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更生动地描述和理解世界。
时大时小时缩时伸是经常的,此起彼落也往往发生。
他们分成了两组,~地围在校长室外声嘶力竭地喊着叫着。
1.
【此】
(会意。从止,从人。甲骨文字形,左边是一只脚(止),右边是“人”,意思是一只脚踩在别人身上,是“跐”(cǐ)的本字。①本义:踩,踏。②指示代词,这)。
这;这个 。表示近指的代词,与“彼”相对。
【引证】
欧阳修《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组词】
此等、 此生、 此地、 此个、 此家
2.
【起】
(形声。从走,己声。本义:由躺而坐;由坐而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起,能立也。 、 《庄子·齐物论》-曩子坐,今子起。 、 《诗·小雅·沔水》-载起载行。 、 《礼记·曲礼》-请业则起。 、 《墨子·公输》-子墨子起。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恂恂而起。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夫起大呼。
3.
【彼】
(形声。从彳,皮声。“彳”(chì)。本义:流行、传播,施加)。
那,与“此”相对。
【引证】
《玉篇》-彼,对此称彼也。 、 《诗·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 《诗·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 宋·沈括《梦溪笔谈》-此土延续石耳。
【组词】
彼此腾倒着做、 彼苍、 此起彼伏;彼人
4. 【落】 [方言]形容态度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