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0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5:52
“不分彼此”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不区分你我,形容关系密切,彼此之间没有界限或隔阂。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亲密无间、共同分享和承担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不分彼此”常用来描绘人物之间深厚的友情或亲情,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关系就被描述为“不分彼此”。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朋友之间的亲密无间,或者团队成员之间的紧密合作。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群体内部的凝聚力和相互依赖。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表达的侧重点不同,“亲密无间”更强调情感的紧密,“水乳交融”则形象地比喻了融合的状态,“融为一体”则强调了完全的融合。反义词则强调了明显的界限和冲突。
“不分彼此”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中对于人际关系和谐与亲密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从最初的人际关系到更广泛的社会合作。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和为贵”和“团结就是力量”,“不分彼此”正是这种文化价值观的体现。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被用来强调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它让人联想到温暖、亲密和安全感。在表达时,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句的情感色彩,使听者感受到说话者的真诚和热情。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个志愿者团队中体验到“不分彼此”的精神。无论是在筹划活动还是执行任务时,团队成员之间总是互相支持,共同进退,这种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这个成语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我们的影子不分彼此,交织成一幅永恒的画。”
视觉上,“不分彼此”可以联想
一切以大体弥缝之,号令无所变更,而任用不乏其人。
他就是我,我就是他,我俩原是~的。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分】
所分之物,整体中的一部分。
【引证】
《孙子·谋攻》-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灾也。
【组词】
股分;部分;分资、 分例、 分均
分际,合适的界限。
【引证】
《水浒传》-两个正斗到分际。
【组词】
分际、 分直
3.
【彼】
(形声。从彳,皮声。“彳”(chì)。本义:流行、传播,施加)。
那,与“此”相对。
【引证】
《玉篇》-彼,对此称彼也。 、 《诗·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 《诗·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 宋·沈括《梦溪笔谈》-此土延续石耳。
【组词】
彼此腾倒着做、 彼苍、 此起彼伏;彼人
4.
【此】
(会意。从止,从人。甲骨文字形,左边是一只脚(止),右边是“人”,意思是一只脚踩在别人身上,是“跐”(cǐ)的本字。①本义:踩,踏。②指示代词,这)。
这;这个 。表示近指的代词,与“彼”相对。
【引证】
欧阳修《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组词】
此等、 此生、 此地、 此个、 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