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53: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53:21
“到彼岸”这个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到达河流或其他水域的另一边。在**语境中,它常被用来比喻达到解脱、觉悟或涅槃的境界,即超越生死轮回,达到精神上的终极目标。
“到彼岸”源自汉语,最初用于描述物理上的到达对岸。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在传入后,这个词汇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精神和哲学含义。
在东方文化中,特别是在**文化中,“到彼岸”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代表了超越世俗,达到精神上的解脱和觉悟。
这个词汇常常带有一种超越和解脱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宁静、平和和终极的智慧。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个人在精神或情感上的成长和转变,如“经过这次经历,我感觉自己真的‘到彼岸’了”。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心灵的舟,划过烦恼的波,终‘到彼岸’,见光明。”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宁静的湖泊,一叶小舟缓缓划向对岸,象征着心灵的平静和解脱。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宁静的冥想音乐,增强这种超越和解脱的感觉。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rossing the river”或“reaching the other side”,但这些表达通常没有东方文化中那种深层次的精神和哲学含义。
“到彼岸”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到达,更深刻地表达了精神上的追求和达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和理解精神层面的追求和转变。
1.
【到】
(形声。从至,刀声。本义:到达,达来,去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到,至也。 、 《诗·大雅·韩奕》-靡国不到。 、 《战国策·齐策》-虽隆薛之城到于天。 、 《水经注·江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史记·滑稽列传》-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 李斯《谏逐客书》-功施到今。 、 宋·王安石《伤仲永》-复到舅家。
【组词】
到时、 飞机半夜到北京;官员到后,会就开始了;到头来
2.
【彼】
(形声。从彳,皮声。“彳”(chì)。本义:流行、传播,施加)。
那,与“此”相对。
【引证】
《玉篇》-彼,对此称彼也。 、 《诗·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 《诗·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 宋·沈括《梦溪笔谈》-此土延续石耳。
【组词】
彼此腾倒着做、 彼苍、 此起彼伏;彼人
3.
【岸】
(形声。从山,从厂,干声。厂(hǎn,山崖),意思为水边高起之地。本义:河岸)。
同本义。
【引证】
《诗·卫风·氓》-淇则有岸。 、 《荀子·宥坐》-三尺之岸,而虚车不能登也。 、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