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38: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38:14
志哀: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表达哀悼之情,通常用于对逝者或不幸**表示深切的哀悼和尊敬。
在文学中,“志哀”常用于诗歌或悼文中,用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敬意。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说“我们志哀这位伟大的领袖”来表达对某位重要人物的哀悼。在专业领域,如新闻报道中,这个词也常被用来正式地报道某位公众人物的去世。
同义词:哀悼、悼念、缅怀 反义词:庆祝、欢庆(这些词与“志哀”在情感上完全相反)
“志哀”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志”有记录、表达的意思,“哀”则是悲伤、哀悼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逐渐固定在表达对逝者的哀悼上。
在*文化中,对逝者的哀悼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俗,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死亡的敬畏。因此,“志哀”在**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占有重要地位。
“志哀”这个词带有一种庄重和肃穆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哀伤的场景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它影响着人们对逝者的记忆和对生命的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当亲友去世时,人们可能会通过默哀、献花等方式来“志哀”,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敬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时,我志哀那颗不再闪烁的星,它曾照亮我的夜空。”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黑白的照片,上面是静静站立的人群,低头志哀;结合音乐,可以是一首缓慢、悲伤的旋律,让人感受到哀悼的氛围。
在英语中,“志哀”可以对应为“mourn”或“lament”,虽然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核心意义都是对逝者的哀悼。
“志哀”是一个充满情感和仪式感的词汇,它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生命价值的肯定。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情感表达和沟通能力。
1.
【志】
(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志,意也。 、 《国语·晋语》-志,德义之府也。 、 《孟子》-夫志,气之帅也。 、 《毛诗序》-在心为志。 、 《春秋·说题辞》-思虑为志。 、 《荀子·解蔽》-志者,臧也。 、 《鬼谷子·阴府》-志者,欲之使也。 、 《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 、 《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 、 《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后汉书·班超传》-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唐·韩愈《县斋有怀》-身将老寂寞,志欲死闲暇。
【组词】
志志诚诚、 志局、 志干、 志意、 志坚如钢;有志者事竟成;志分、 志虑、 志抱、 志尚、 志况、 志好、 志略、 志局、 志介、 志高气扬
2.
【哀】
(形声。从口,衣声。本义:悲痛;悲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哀,闵也。 、 《广雅》-哀,痛也。 、 《周礼·大宗伯》。注:“救患分灾。”-以凶礼哀邦国之忧。 、 《孟子》。注:“伤也。”-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 《柳敏碑》-呜呼哀哉。 、 《礼记·檀弓》-有妇人哭于墓间而哀。 、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悲哀、欢乐的神情都先流露了出来)。
【组词】
哀咜、 哀诏、 哀哉、 哀毁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