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22: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22:43
“志同道合”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人们的志向相同,兴趣相合。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人们在追求共同目标或兴趣上的契合和一致性。
在文学作品中,“志同道合”常用来形容朋友或伙伴之间的关系,如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被描述为志同道合的兄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形容任何因为共同兴趣或目标而走到一起的人或团体。在专业领域,如商业或学术界,它可能用来描述合作伙伴或研究团队成员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如“情投意合”更强调情感上的契合,而“志同道合”则更侧重于目标和兴趣的一致。
“志同道合”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中,原文是“志同而道合”,后来简化为“志同道合”。这个成语在历史上一直被用来描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特别是在共同追求某一目标时。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集体和谐与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因此,“志同道合”这个成语在社会中被广泛使用,用以强调团队合作和共同目标的重要性。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和温暖的,它让我联想到一群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彼此支持,共同进步的场景。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参与过一个志愿者团队,我们都是因为对教育公平的关注而聚集在一起,可以说是志同道合。我们一起策划活动,共同努力,感觉非常充实和有意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志同道合,扬帆远航,探索未知的奥秘。”
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群人围坐在一起,热烈讨论的场景。听觉上,可能是他们和谐的笑声和讨论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ike-minded individuals”或“birds of a feather”,它们都表达了相似的意思,即人们因为共同的兴趣或目标而聚集在一起。
“志同道合”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它不仅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启发我在寻找合作伙伴或朋友时,重视共同的兴趣和目标。这个成语的广泛应用和深厚的文化背景使其成为我语言工具箱中的宝贵资产。
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乃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
两人起先虽觉得~,后来子美的热狂冷了。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即位后,对曹植一直心存疑忌,寻找各种机会加以陷害,由于母后的干预,曹丕才没有把弟弟置于死地。曹植苦于无用武之地,他上书说伊尹是陪嫁的小臣、吕尚当屠夫钓叟,他们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商汤和周文王,辅佐他们成大业
1.
【志】
(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志,意也。 、 《国语·晋语》-志,德义之府也。 、 《孟子》-夫志,气之帅也。 、 《毛诗序》-在心为志。 、 《春秋·说题辞》-思虑为志。 、 《荀子·解蔽》-志者,臧也。 、 《鬼谷子·阴府》-志者,欲之使也。 、 《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 、 《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 、 《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后汉书·班超传》-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唐·韩愈《县斋有怀》-身将老寂寞,志欲死闲暇。
【组词】
志志诚诚、 志局、 志干、 志意、 志坚如钢;有志者事竟成;志分、 志虑、 志抱、 志尚、 志况、 志好、 志略、 志局、 志介、 志高气扬
2. 【同】 ——见“胡同”hútòng。
3.
【道】
(形声。从辵(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道,所行道也。 、 《尔雅》-一达谓之道。 、 《易·履》-道坦坦。 、 《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老子》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 《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 、 《史记·项羽本纪》-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 《山海经·海外北经》-道渴而死。 、 《史记·陈涉世家》-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组词】
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 道店
4.
【合】
(会意。从亼(jí),三面合闭,从口。本义:闭合,合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合,合口也。 、 《庄子·秋水》-公孙龙口呿而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