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2:03: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03:12
词汇“刻躁”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刻”通常指雕刻、刻画或时刻,而“躁”则指急躁、不安静。将两者结合,“刻躁”可能指的是一种持续的、刻意的急躁状态,或者是一种通过雕刻等方式表现出来的急躁情绪。
由于“刻躁”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作者创造性地使用这个词,可能是为了表达一种刻意制造的紧张或不安氛围。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可能不会被使用。
由于“刻躁”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不明确。可能是由“刻”和“躁”两个字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特定语境下的表达。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如果有人创造性地使用“刻躁”这个词,可能是为了表达一种特定的情绪或态度,例如在强调某种紧张或不安的社会环境中。
由于“刻躁”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这个词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由于“刻躁”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不明确。
“刻躁”这个词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使用非常有限。在理解和使用这个词时,需要结合特定的语境和创造性的表达。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常用词汇更为重要,但探索和理解非常用词汇也能丰富语言的多样性和深度。
1.
【刻】
(形声。从刀,亥声。本义:雕刻,在木头上雕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刻,镂也。 、 《尔雅·释器》-金谓之镂,木谓之刻。 、 《礼记·哀公问》-器不刻镂。 、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二十四年春,刻其桷,皆非礼也。
2.
【躁】
(形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躁。-躁,疾也。 、 《考工记·矢人》。按,今字作躁。-羽杀则躁。 、 《管子·心术》-躁者不静。 、 《易·说卦》-巽为躁卦。 、 、 《礼记·月令》。注:“动也。”-处必掩身毋躁。 、 《礼记·内则》。注:“举动急疾。”-狗赤股而躁。 、 《论语》。郑注:“不安静也。”-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 《韩非子·喻老》-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组词】
躁暴、 躁妄、 躁忿、 躁扰、 躁静、 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