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6:12: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6:12:11
词汇“口吟舌言”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词汇,在汉语中似乎没有确切的对应词条。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尝试进行一些分析:
结合起来,“口吟舌言”可能指的是通过口头的方式表达或传达信息,强调的是言语的表达方式。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我们无法提供具体的语境分析。但如果我们假设它存在,它可能在文学作品中用来形容某人用诗意或抒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情感。
由于词汇不常见,以下示例句子是假设性的: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我们无法提供确切的词源和演变信息。
如果该词汇存在,它可能与文学创作或诗歌朗诵等文化活动有关,强调的是言语的艺术性和表达的情感深度。
由于词汇不常见,个人应用的例子可能较少。但如果我们在某个文学活动中听到有人用这种方式表达,可能会印象深刻。
在诗歌中,可以尝试使用“口吟舌言”来营造一种抒情的氛围:
月光洒满庭院,
我口吟舌言,
诉说着心中的诗篇。
由于词汇不常见,我们无法进行跨文化比较。
尽管“口吟舌言”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但通过字面意思的分析,我们可以推测它可能与口头表达的艺术性有关。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1.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
2.
【吟】
(形声。从口,今声。唫为吟的本字。本义:呻吟、叹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吟,呻也。 、 《苍颉篇》-吟,叹也。 、 《素问·宝命全形论》。注:“谓吟叹也。”-呿吟至微。 、 《战国策·楚策》-昼吟宵哭。 、 明·何景明《陇右行送徐少参》-相送悲吟不尽情,关山陇坂高无极。
【组词】
吟呻、 吟啸
3.
【舌】
(会意。从干,从口。本义:舌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舌,在口所以言也,别味也。从干,从口,会意。言犯口而出,食犯口而入也。 、 《易·说卦》-兑为口舌。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心在窍为舌。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组词】
舌举、 舌挢不下、 舌刺刺、 舌敞唇穿、 舌簧、 舌干唇焦
4.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