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55: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55:39
“三号”这个词汇在汉语中通常指代数字“3”的序数形式,即第三个。它可以用在多种语境中,表示顺序、编号或等级。
“三号”这个词汇直接来源于数字“3”和表示顺序的后缀“号”。在汉语中,这种用法已经存在很长时间,没有明显的词源演变。
在**文化中,数字“3”有时被赋予特殊的意义,如“三思而后行”。因此,“三号”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带有这种文化内涵。
“三号”通常给人以中立的印象,没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它更多地被用作描述性的词汇,帮助人们明确事物的顺序或位置。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三号”来指示某些物品的位置或顺序,如在图书馆找书时,会说“请帮我拿三号书架上的书”。
在诗歌中,可以将“三号”融入描述性的句子,如:“三号窗外的樱花,轻轻摇曳在春风中。”
在英语中,“三号”可以对应为“Number Three”或“No. 3”,用法和含义基本相同。
“三号”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词汇,它在汉语中广泛用于指示顺序和位置。了解其基本用法和语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信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类词汇对于提高沟通效率至关重要。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号】
扬言有。
【引证】
《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
【组词】
口喧佛号
命令,发令。
【引证】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发枪之号。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明诏大号。
【组词】
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