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7: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7:12
哄堂大笑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整个房间或场所的人同时爆发出笑声。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因为某人的言行或某个**而引起的集体大笑,强调笑声的广泛性和同步性。
“哄堂大笑”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具体词源不详,但其结构和意义在古代文献中已有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集体笑声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集体笑声往往被视为一种积极的社交现象,象征着和谐与欢乐。因此,“哄堂大笑”在描述社交场合中的欢乐气氛时尤为常见。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愉悦和轻松的。它让人联想到欢乐的聚会、愉快的时刻和人与人之间的亲密互动。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听到一个亲戚讲了一个非常幽默的故事,结果整个房间的人都哄堂大笑,那种温馨和欢乐的气氛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笑语盈,哄堂大笑声声清。”
想象一个充满人的房间,突然间因为一个小幽默而爆发出整齐划一的笑声,这种场景可以通过欢快的音乐和热闹的画面来表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urst into laughter”或“roar with laughter”,虽然它们描述的是类似的情景,但没有“哄堂大笑”那种强调同步性和集体性的意味。
“哄堂大笑”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社交现象,也反映了人们对欢乐和和谐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唐御史有台院、殿院、罕院,以一御史知杂事,谓之杂端。公堂会食,皆绝笑言。惟杂端笑而三院皆笑,谓之哄笑,则不罚。
因把在筱亭客厅上的事情,说了一遍。大家~。
五代时期,冯道与和凝同在中书办理事物。和凝见冯道穿新衣与新鞋,就问冯道的新鞋多少钱,冯道举左脚说才900文。和凝马上就训斥下人,说他买鞋贪污他900文,冯道马上举右脚说这也是900文,于是大家哄堂大笑起来
1.
【哄】
吵闹;喧嚣。
【引证】
《说文》-鬨,斗也。从门,共声。 、 《孟子》-邹与鲁鬨。
【组词】
哄堂、 哄然、 哄堂大笑
2.
【堂】
(形声。从土,尚声。“尚”有“高”义。本义:殿堂。高于一般房屋,用于祭献神灵、祈求丰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古曰堂,汉以后曰殿。古上下皆称堂,汉上下皆称殿。至唐以后,人臣无有称殿者矣。”-堂,殿也。 、 《说文古本考》-殿,堂之高大者也。 、 《书·顾命》-立于西堂。 、 礼记·檀弓》。注:“堂形四方而高。”-吾见封之若堂者矣。 、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燕坐于华堂之上。 、 明·刘基《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华堂旅会。
【组词】
堂上、 堂下、 堂宇、 堂事、 堂阶、 堂阁、 堂廉
3.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4.
【笑】
(会意。从竹,从夭。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字或从竹,从夭。本义:因喜悦开颜或出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也。李阳冰刊定说文从之。”-笑,喜也。 、 《字林》。朱骏声曰:“此字古皆从犬,本义犬狎人声也。从犬,箾省声。”-竹为乐器,君子乐然后笑也。 、 《易·萃》-一握为笑。 、 《诗·卫风·氓》-载笑载言。 、 、 《列子·汤问》-两小儿笑曰。 、 《论语·宪问》-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 、 《聊斋志异·狼三则》-止增笑耳。 、 《列子·汤问》-笑而止之。 、 清·周容《芋老人传》-笑而不顾。
【组词】
笑唏唏、 笑咍咍、 笑浪、 笑面夜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