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9: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9:04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形态、状态、颜色、密度等方面发生变化,但其化学性质保持不变的过程。这种变化不涉及新物质的生成,仅仅是物质的外在表现形式发生了改变。
在科学领域,物理变化是一个基础概念,用于区分与化学变化的不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提及物理变化,如水的沸腾、冰的融化等。在文学作品中,物理变化有时被用来象征或隐喻,如“他的心情像天气一样变幻莫测”。
“物理变化”一词源自拉丁语“physica”(自然科学)和“change”(变化)。在科学发展的早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分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物质世界的运作机制。
在现代社会,物理变化的概念广泛应用于教育、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它帮助人们理解自然现象,如天气变化、物质的三态变化等。
物理变化通常给人以稳定、可预测的印象,因为它不涉及物质的本质改变。这种稳定性有时会让人感到安心和信任。
在日常生活中,物理变化无处不在。例如,烹饪时食物的形状和质地变化,或者季节更替时自然景观的变化,这些都是物理变化的实例。
在诗歌中,可以将物理变化用作隐喻,如“他的心境如水,时而平静如镜,时而波涛汹涌,但始终是同一汪水”。
物理变化可以通过视觉艺术表现,如描绘水的不同状态(冰、水、蒸汽)的画作。听觉上,可以想象水从液态变为气态时的声音变化。
在不同语言中,物理变化的概念基本一致,但其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班牙语中,物理变化可以表达为“cambio físico”。
物理变化是理解物质世界的基础概念之一,它帮助我们区分物质的外在变化和内在本质的变化。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物理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解释周围的世界。
1.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
2.
【理】
(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 、 《韩非子·解老》-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 、 《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 《战国策·秦策三》-郑人谓玉未理者璞。
3.
【变】
(形声。从攴(pū),孌(luán)声。本义:变化,改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变,更也。 、 《小尔雅》-变,易也。 、 《白虎通》-变者,非常也。 、 《易·系辞》-一阖一辟谓之变。 、 《吕氏春秋·察今》-病变而药不变。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三国志·诸葛亮传》-无下有变…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不得已,变姓名。
【组词】
变文协韵、 天气突变;巨变、 变豹、 变宫
4.
【化】
用掉、耗费。 同: 花
【组词】
化钱、 化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