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5:47: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5:47:05
感染力:这个词通常指的是某事物(如艺术作品、演讲、音乐等)所具有的能够强烈影响或打动他人情感的能力。它强调的是一种能够激发共鸣、引起情感反应的特质。
感染力一词源于“感染”,原指疾病通过接触传播,后来引申为情感或思想的传播。在现代汉语中,“感染力”更多用于描述情感或思想的传递效果。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感染力的重要性各不相同。在一些强调情感表达和共鸣的文化中,感染力被视为艺术和表达的核心要素。
感染力这个词往往让我联想到那些能够深深触动人心的艺术作品或演讲。它让我感受到情感的传递和共鸣的力量,激发我对表达和沟通的深层次思考。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曾经听过一场演讲,演讲者的言辞和情感表达极具感染力,让我深受启发,也激发了我对公共演讲的兴趣。
诗歌:
在这寂静的夜里,
你的歌声如星光般闪烁,
感染力穿越时空,
触动我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视觉:一幅描绘人们聚集在一起,被某个人或事物深深打动的画面,可以很好地体现感染力的视觉联想。 听觉:一段充满情感的音乐或演讲录音,能够唤起听众的情感反应,体现感染力的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感染力”可以对应为“appeal”或“impact”,虽然这些词汇在某些语境下可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感染力”更强调情感的传递和共鸣。
感染力是一个在表达和沟通中极为重要的词汇,它强调情感的传递和共鸣的效果。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感染力”有助于提升我的沟通效果和情感表达能力。通过深入分析和实践,我更加认识到感染力在艺术、演讲和日常沟通中的重要性。
1.
【感】
假借为“撼”。摇动。
【引证】
枚乘《七发》-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
【组词】
感突、 无感、 感帨、 感移、 感动
假借为“憾”。怨恨。
【引证】
《左传·昭公十一年》。注:“楚常恨其不服顺。”-王贪而无信,唯蔡于感。 、 《汉书·张安世传》-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
【组词】
释感、 怀感、 感恨、 感恚
2.
【染】
(形声。从水,杂声。一说从木、从水、从九。会意。古染料多来源于植物,故从木;染料须加工成液体,故从水;染须反复进行,故从九。本义:使布帛等物着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染,以缯为色也。 、 《周礼·序官》。注:“兰ň象斗之属,掌染草,掌以春秋敛染草之物。”-掌染草。
【组词】
染博士、 染服、 染户、 染茜、 染采、 染事、 染网、 一股暖流染红了她的两颊;染指甲;染头发
3.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