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6:26: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6:26:00
“感极涕零”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感动到了极点,以至于流下了眼泪。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情感非常强烈,达到了无法自控的程度。
在文学作品中,“感极涕零”常用来描绘人物在经历重大情感波动时的反应,如在悲剧、爱情故事或感人场景中。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表达深刻感动时,人们可能会使用这个词汇。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文学批评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人物的情感状态或作品的情感效果。
“感极涕零”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情感表达的传统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变化,但它仍然是一个表达深刻情感的有效工具。
在**文化中,表达情感被视为一种真诚和自然的反应。因此,“感极涕零”这个成语在描述人们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反应时,被广泛接受和理解。
这个词汇让我联想到深沉的情感和真诚的表达。它提醒我,在适当的时候,表达自己的情感是重要的,无论是通过言语还是行动。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观看了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电影结束时,我感极涕零,深深被故事所打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她的故事让我感极涕零,泪珠如星辰般闪烁。”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感动的场景中流泪的画面。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柔和的音乐,增强情感的渲染。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oved to tears”或“overwhelmed with emotion”,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强度相似。
“感极涕零”是一个强有力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情感的深度,也强调了情感的真实性和自然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我的表达能力,使我的语言更加丰富和生动。
罪深责薄,感极涕零。
你如有议论,敢乞源源寄来,不胜荣幸~之至。
1.
【感】
假借为“撼”。摇动。
【引证】
枚乘《七发》-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
【组词】
感突、 无感、 感帨、 感移、 感动
假借为“憾”。怨恨。
【引证】
《左传·昭公十一年》。注:“楚常恨其不服顺。”-王贪而无信,唯蔡于感。 、 《汉书·张安世传》-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
【组词】
释感、 怀感、 感恨、 感恚
2.
【极】
(形声。从木,亟声。本义:房屋的正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屋之正中至高处。-極,栋也。 、 《汉书·天文志》-万载宫极。 、 《庄子·则阳》。司马注:“屋栋也。”-有夫妻臣妾登极。 、 《后汉书·蔡茂传》-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
3.
【涕】
(形声。从水,弟声。先秦时期,“涕”指眼泪,后来出现了“泪”,两字就同义并用了。本义:眼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泣也二字当作目液也三字。转写之误也。毛传皆云:“自目出曰涕。”-涕,泣也。 、 《列子·汤问》-悲愁垂涕。 、 司马相如《长门赋》-涕流离而从横。 、 《诗·小雅·小明》-涕零如雨。 、 《楚辞·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诸葛亮《出师表》-临表涕零。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汪然出涕。 、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涕泪满衣裳。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德威流涕。
【组词】
涕泗、 痛哭流涕
4.
【零】
(形声。从雨,令声。本义:下雨。指落细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零,余雨也。 、 《诗·豳风·东山》-零雨其濛。
【组词】
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