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11: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1:50
词汇“垦草”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来进行分析。
“垦草”字面意思是指开垦草地,即通过清除草丛、植被来准备土地用于耕种或其他用途。这个词汇通常与农业活动相关,特别是在需要将荒地或草地转变为可耕地的过程中。
在文学中,“垦草”可能被用来象征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或征服。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用,但在农业相关的讨论中可能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农业科学或土地管理,这个词汇可能更常见。
“垦”字在古代汉语中就有开垦、耕作的意思,而“草”则指草地或草丛。这个词汇的组合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利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垦草可能与勤劳、节俭和自力更生等价值观相关联。在社会背景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垦草这样的农业活动可能逐渐减少。
提到“垦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辛勤的劳动、自然的美丽以及人类与土地的紧密联系。这个词汇可能唤起对农村生活和传统农业的怀旧情感。
由于“垦草”不是一个日常高频词汇,个人应用可能较少。但在农业相关的讨论或项目中,这个词汇可能会被用到。
在诗歌中,可以将“垦草”用作隐喻,表达对新开始的期待或对自然美的赞美。
视觉上,“垦草”可能让人联想到广阔的草地、农民劳作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会想象到锄头敲击土地的声音或风吹过草丛的沙沙声。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用于描述类似的农业活动,但其具体用法和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
“垦草”作为一个特定领域的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在农业和土地管理的相关讨论中具有重要意义。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农业活动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1.
【垦】
(形声。从土,(kěn)声。本义:翻土,开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垦,耕也。 、 《广雅·释地》-垦,耕也。 、 《国语·周语上》-土不备垦。 、 《列子·汤问》-叩石垦壤。
【组词】
垦化、 垦田、 垦民、 垦草、 垦耕、 垦耨、 垦发、 垦除
2.
【草】
(形声。从艸,早声。小篆艸,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lì)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草本植物的总称。
【引证】
《说文》-艸,百卉也。从二屮。会意。经传皆以草为之。汉书多以屮为之。 、 《吕氏春秋·任地》。注:“草,秽也。”-大草不生。 、 《吕氏春秋·本味》-草食者羶。 、 《楚辞·悲回风》。注:“生曰草。”-草苴比而不芳。 、 唐·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组词】
除草;粮草、 野草遍地;寸草不留;青草;牧草;茅草;草厅、 草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