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14: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14:04
“溢美溢恶”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过分赞美或过分批评。它描述的是一种极端的评价态度,即对某人或某事的评价超出了合理的范围,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在文学作品中,“溢美溢恶”常用来批评那些不客观、不公正的评论或评价。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词来表达对某人评价过高的不满。在专业领域,如新闻评论、学术评价等,这个词提醒人们要保持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溢美溢恶”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的文学批评传统。在古代文论中,批评家们强调评价的客观性和适度,反对过分赞美或批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成为表达极端评价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溢美溢恶”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即追求适度和谐,反对极端。在社会交往中,这个词也提醒人们在评价他人时要保持谦逊和客观,避免过分夸大或贬低。
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警惕和反思。它提醒我在评价他人时要保持客观和公正,避免陷入极端的情绪化评价。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人对某件事物的评价过于极端,无论是赞美还是批评。这时,我会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客观分析,避免被“溢美溢恶”的情绪所影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溢美之词如春风,
溢恶之言似寒冬。
中庸之道心中守,
评价他人要宽容。
在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天平上,试图保持平衡,避免走向极端的赞美或批评。在听觉上,我可以想象一段音乐,旋律平和,避免过于激昂或低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hyperbole" 或 "exaggeration",但这些词更多指的是夸张,而不是极端的赞美或批评。在其他文化中,可能也有类似的成语或表达,强调评价的适度。
“溢美溢恶”这个成语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提醒,它教会我在评价他人时要保持客观和公正,避免走向极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庸之道,促进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
1.
【溢】
(形声。从水,益声。本作“益”。象水从器皿中漫出。本义:水漫出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溢,器满也。 、 《尔雅》-溢,盈也。 、 《广雅》。按,过满为溢。-溢,满也。 、 《考经·诸侯》-满而不溢。 、 《楚辞》-东流不溢,孰知其故?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惧满溢。 、 清·黄宗羲《原君》-溢于辞。
【组词】
溢决、 溢满
2.
【美】
(会意。金文字形,从羊,从大,古人以羊为主要副食品,肥壮的羊吃起来味很美。本义:味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美,甘也。 、 《管子·五行》。注:“谓甘露醴泉之类也。”-然后天地之美生。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食必珍美。
【组词】
美酒;美甘甘、 美味、 美食
3.
【溢】
(形声。从水,益声。本作“益”。象水从器皿中漫出。本义:水漫出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溢,器满也。 、 《尔雅》-溢,盈也。 、 《广雅》。按,过满为溢。-溢,满也。 、 《考经·诸侯》-满而不溢。 、 《楚辞》-东流不溢,孰知其故?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惧满溢。 、 清·黄宗羲《原君》-溢于辞。
【组词】
溢决、 溢满
4.
【恶】
讨厌;憎恶。
【引证】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 《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诚好恶何如。 、 清·黄宗羲《原君》-好逸恶劳。 、
【组词】
甚恶、 恶忌、 恶生、 恶不去善、 恶杀、 恶紫夺朱、 恶嫌、 恶惮、 恶识、 恶上、 这人真可恶;憎恶、 深恶痛绝;恶恶
嫉妒。
【引证】
《资治通鉴》-[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