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4:15: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4:15:45
溢美之语: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过分赞美的言辞,通常指那些夸大其词、不切实际的赞美。它强调的是赞美超过了实际情况,有时可能带有贬义,暗示这种赞美是不真诚或不恰当的。
溢美之语这个词汇源自汉语,其中“溢”意味着超过,“美”意味着美好或赞美。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那些过分赞美的言辞,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谦虚和内敛被视为美德,因此溢美之语有时会被视为不真诚或不恰当的。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更容易接触到各种形式的溢美之语,这有时会导致对真实性的质疑。
溢美之语可能让人感到不真诚或虚伪,因为它偏离了真实的情况。这种词汇可能会引起人们的警惕,因为它暗示了一种可能的欺骗或误导。
在日常生活中,我尽量避免使用溢美之语,因为我认为真诚和实事求是比过分夸大更为重要。例如,在评价朋友的作品时,我会尽量给出真实而中肯的反馈,而不是过分夸赞。
在诗歌中,溢美之语可以用来讽刺那些虚伪的赞美:
“他的言辞如蜜,甜得让人窒息, 溢美之语,掩盖不了内心的空虚。”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在舞台上,满口溢美之语,但观众的眼神中透露出怀疑和不信任。这种场景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虚伪和欺骗。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yperbolic praise”或“over-the-top compliments”,它们都强调了赞美的过分和不真实。不同文化对溢美之语的接受程度和反应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来说,人们都倾向于欣赏真诚和实事求是的赞美。
溢美之语作为一个词汇,提醒我们在表达赞美时要真诚和适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识别和避免不真诚的赞美,从而建立更真实和可靠的沟通。
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语,两怒必多溢恶之言。
1.
【溢】
(形声。从水,益声。本作“益”。象水从器皿中漫出。本义:水漫出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溢,器满也。 、 《尔雅》-溢,盈也。 、 《广雅》。按,过满为溢。-溢,满也。 、 《考经·诸侯》-满而不溢。 、 《楚辞》-东流不溢,孰知其故?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惧满溢。 、 清·黄宗羲《原君》-溢于辞。
【组词】
溢决、 溢满
2.
【美】
(会意。金文字形,从羊,从大,古人以羊为主要副食品,肥壮的羊吃起来味很美。本义:味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美,甘也。 、 《管子·五行》。注:“谓甘露醴泉之类也。”-然后天地之美生。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食必珍美。
【组词】
美酒;美甘甘、 美味、 美食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语】
告诉,使知道。
【引证】
《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 《论语·阳货》-吾语女。 、 《三国志·方使传》-若引其许,若至,语人。 、 晋·干宝《搜神记》-夫语妻曰:“为王作剑,三年乃成…往必杀我。”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贫者语于富者曰…
【组词】
语言、 语其友;不以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