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02: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02:07
“杯茗之敬”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通过敬茶来表达敬意。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以茶会友,通过品茶来增进友谊和交流,强调的是一种文雅、礼貌的社交方式。
在文学作品中,“杯茗之敬”常被用来描绘文人雅士之间的交往,如诗词唱和、谈古论今。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用,但在描述正式或高雅的社交场合时,仍可听到。在专业领域,如茶艺、文化研究等,这个词汇则有其特定的学术和文化含义。
同义词:茶叙、茶话、品茗会 反义词:无直接反义词,但若要表达不正式或粗鲁的社交方式,可以用“酒肉朋友”等词汇。
“杯茗之敬”源自古代的茶文化,茶在历史上一直被视为高雅的饮品,与文人墨客的交往紧密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文雅社交的常用语。
在**文化中,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象征。通过“杯茗之敬”这种方式,人们不仅享受茶的香气和味道,更在品茶的过程中交流思想,增进了解。这种文化背景使得“杯茗之敬”成为一种深具文化内涵的社交方式。
这个词汇给人以宁静、雅致的感觉,联想到悠闲的午后、古朴的茶室和淡淡的茶香。它让人想到与知己好友的深谈,是一种温馨而深刻的情感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文化交流活动中体验到“杯茗之敬”的氛围。在那个活动中,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通过品茶来交流,不仅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也加深了对茶文化的认识。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杯茗之敬,香溢四溢,知己相对,话不尽意。”
想象一幅画面:古朴的茶室中,几位文人雅士围坐一桌,轻声细语,手中端着精致的茶杯,茶香缭绕。背景音乐可以是古筝或古琴的悠扬旋律,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雅致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社交方式可能通过咖啡、酒或其他饮品来实现,但“杯茗之敬”特有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使其在**文化中独树一帜。
“杯茗之敬”不仅是一个描述文雅社交的词汇,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体现。通过对这个词汇的学*和理解,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茶文化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在人际交往中的独特作用。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实践意义。
吴之和对唐敖、多九公道:‘二位大贤由天朝至此,小子谊属地主,意欲略展杯茗之敬,少叙片时,不知可肯枉驾?’
1.
【杯】
(形声。从木,不声。本义:盛酒、茶或其他饮料的器皿)。
同本义,也称“耳杯”。
【引证】
《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注:“杯,盘盎盆盏之总名也。”-执觞觚杯豆而不醉。 、 《礼记·玉藻》-杯圈不能饮焉。 、 唐·李白《行路难》-停杯投箸不能食。
【组词】
茶杯;杯茗、 杯酒戈矛、 杯杓
2.
【茗】
(形声。从艸,名声。本义:早采的为“茶”,晚采的为“茗”。后泛指茶)。
同本义。
【引证】
《封氏闻见记》-晚采者为茗。
【组词】
茗纹、 茗旗、 茗地、 茗舌、 茗花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敬】
(会意。从攴(pū),以手执杖或执鞭,表示敲打,从苟(jí),有紧急、急迫之义。本义:恭敬;端肃。恭在外表,敬存内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敬,肃也。 、 《礼记·曲礼》。注:“在貌为恭,在心为敬。”-毋不敬何允。 、 《礼记·少仪》-宾客主恭,祭祀主敬。 、 《仪礼·聘礼》-入门主敬,升堂主慎。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敬德之聚也。 、 《战国策·赵策》-敬诺。 、 《史记·陈涉世家》-敬受命。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敬进如姬。 、 唐·李朝威《柳毅传》-敬闻命关。
【组词】
敬让、 敬诚缉熙、 敬身、 敬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