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0:43: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0:43:31
词汇“[审注]”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书面语中,尤其是在法律文件、学术论文或官方文件中。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该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审注”字面意思是指仔细审查并加以注释。在实际使用中,它通常指的是对文本内容进行详细检查,并在必要时添加注解或解释。
“审注”由两个汉字组成,“审”意为仔细检查,“注”意为注释或解释。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
在**传统文化中,对文字的重视使得“审注”成为一种重要的工作态度和技能。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法律和学术领域,“审注”被视为专业性和责任心的体现。
“审注”给人一种严谨和细致的印象,让人联想到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在撰写学术论文时,我经常需要进行审注,以确保引用的准确性和论证的逻辑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审注”比喻为对心灵的深刻洞察和理解:
在文字的海洋中,我审注每一滴水珠,
寻找那隐藏的珍珠,照亮心灵的深处。
想象一位学者在昏黄的灯光下,仔细审阅着古老的文献,笔尖在纸上轻轻划过,发出沙沙的声音,这种场景让人联想到“审注”的专注和细致。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annotate”或“proofread”,虽然具体含义略有不同,但都体现了对文本的仔细检查和注释。
“审注”是一个体现专业性和细致工作态度的词汇,在法律、学术等领域尤为重要。通过对“审注”的学*和应用,我更加重视文字的准确性和表达的严谨性。
1.
【审】
(会意。从宀番。宀房屋。番,兽足。屋里有兽足印,能仔细分辨。简体字从宀申声。本义:详究;考察)。
同本义。
【引证】
《荀子·非相》-审,谓详观其道也。 、 《吕氏春秋·察传》-闻而审,则为福矣。 、 《吕氏春秋·察今》-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
【组词】
审时、 审物、 审形、 审决、 审机而行、 审别、 审势
2.
【注】
(形声。从水,主声。本义:灌入,注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注,灌也。 、 左思《吴都赋》-振盪注流。 、 《诗·大雅·文王有声》-丰水东注。 、 《世说新语·言语》-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而泽下注。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大雨如注。 、 《东观汉记》-暴雨下如注,水潦成流。 、 沈括《梦溪笔谈》-解州盐泽,方百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
【组词】
把酒注到瓶里;注溉、 注萤、 注集、 注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