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4:54: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54:56
“杯盘狼籍”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酒杯和盘子散乱一地,形容宴会结束后场面混乱不堪,也比喻事情结束后留下的杂乱无章的状态。
“杯盘狼籍”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宴毕,杯盘狼籍。”后来在《红楼梦》等古典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使用,逐渐成为描述宴后混乱场面的固定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宴会是社交的重要场合,宴会后的清理工作也是对主人待客之道的一种体现。因此,“杯盘狼籍”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混乱,也隐含了对宴会组织和后续处理的一种评价。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描绘的是一种无序和混乱的状态。在联想上,可能会让人想到热闹过后的寂静和需要付出的努力。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家里举办了一次大型聚会,第二天早上看到客厅杯盘狼籍,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种混乱的感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宴散去,杯盘狼籍,月光下,寂静如水,唯有回忆在心头荡漾。”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散落的酒杯、破碎的盘子、凌乱的桌布;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宴会上的欢声笑语逐渐消失,留下的只有寂静。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mess”或“a shambles”,但这些表达没有“杯盘狼籍”那种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深度。
“杯盘狼籍”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混乱,也反映了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特定情感和联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汉语,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
乃入室阖户以窥之,而杯盘狼籍,不暇收拾。
清·俞万春《荡寇志》第84回:“万俟兄弟正同众宾客~,猜拳行令,吃得快活。”
1.
【杯】
(形声。从木,不声。本义:盛酒、茶或其他饮料的器皿)。
同本义,也称“耳杯”。
【引证】
《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注:“杯,盘盎盆盏之总名也。”-执觞觚杯豆而不醉。 、 《礼记·玉藻》-杯圈不能饮焉。 、 唐·李白《行路难》-停杯投箸不能食。
【组词】
茶杯;杯茗、 杯酒戈矛、 杯杓
2.
【盘】
(形声。从皿,般声。皿,盘碗一类器具。本义:盘子,浅而敞口的盛物器)。
同本义。
【引证】
《列子·汤问》-及日中则如盘盂。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 、 唐·李绅《悯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组词】
盘羞、 冷盘、 茶盘、 盘儿、 盘器、 盘担
3.
【狼】
(形声。从犬,良声。本义: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狼,似犬,锐头,白颊,高前广后。 、 《诗·齐风·还》-并驱从两狼兮。
4.
【籍】
(形声。从竹,耤(jí)声。古书以竹制成,故从“竹”。本义:登记册,户口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籍,簿书也。 、 《周礼·大司马》-乃以九畿之籍。 、 《周礼·小行人》。注:“名位尊卑之书。”-掌邦国宾客之体籍。 、 《左传·成公二年》-非礼也勿籍。 、 诸葛亮《论游户自实》-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 、 明·顾炎武《复庵记》-宫观之籍。
【组词】
籍口、 籍戎、 籍地、 削籍、 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