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47: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47:53
“主敬存诚”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组合在一起则表达了一种深刻的道德理念。具体来说:
综合起来,“主敬存诚”意味着在行为和思想中,始终保持对主体的尊敬和敬畏,同时保留和展现真诚和诚意。
在不同的语境中,“主敬存诚”可以有不同的应用:
“主敬存诚”作为一个成语,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思想。儒家强调“敬”和“诚”是人际交往和社会秩序的基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化和教育领域,强调其道德和伦理的重要性。
在**文化中,“主敬存诚”被视为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与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相辅相成。在社会交往中,保持尊敬和真诚被认为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关键。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面、庄重的情感反应,联想到高尚的品德和正直的行为。它鼓励人们在各种关系中保持真诚和尊敬,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商务谈判中遇到对方强调“主敬存诚”的重要性,这让我意识到在商业活动中保持诚信和尊重的必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主敬存诚,心怀敬畏,
言行一致,真诚可贵。
世间纷扰,唯此不变,
敬天爱人,和谐共生。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学者或官员在庄重场合中保持尊敬和真诚的画面。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首古典音乐,如古琴曲,来表达这种庄重和真诚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价值观可以通过“Honesty and Respect”来表达,强调诚实和尊重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主敬存诚”是一个深刻的成语,强调了尊敬和真诚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的核心地位。通过学*和应用这个成语,我更加意识到在各种关系中保持真诚和尊敬的重要性,这对于建立和谐的社会和个人关系至关重要。
宾客主敬,祭祀主敬。
古之圣贤,戒慎恐惧,~,默察乎天命民彝之本。
1.
【主】
件,桩。
【引证】
《儒林外史》-放着这样一主大财不会发,岂不是如入宝山空手回。
灌入 同: 注
【引证】
《荀子》-主量必平,似法。
2.
【敬】
(会意。从攴(pū),以手执杖或执鞭,表示敲打,从苟(jí),有紧急、急迫之义。本义:恭敬;端肃。恭在外表,敬存内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敬,肃也。 、 《礼记·曲礼》。注:“在貌为恭,在心为敬。”-毋不敬何允。 、 《礼记·少仪》-宾客主恭,祭祀主敬。 、 《仪礼·聘礼》-入门主敬,升堂主慎。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敬德之聚也。 、 《战国策·赵策》-敬诺。 、 《史记·陈涉世家》-敬受命。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敬进如姬。 、 唐·李朝威《柳毅传》-敬闻命关。
【组词】
敬让、 敬诚缉熙、 敬身、 敬慎
3.
【存】
(形声。本义:生存;存在)。
同本义。
【引证】
《尔雅》。注:“存即在。”-存,存在也。 、 《公羊传·隐公三年》-有天子存。 、 《孟子·告子上》-虽存乎人者。 、 《孟子·离娄下》-以其存心也。 、 《吕氏春秋·应同》-召寇则无以存矣。 、 《列子·汤问》-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柳宗元《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
【组词】
存济、 存殁
4.
【诚】
(形声。从言,成声。本义:诚实,真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诚,信也。 、 《礼记·郊特牲》-币必诚。 、 《礼记·中庸》-诚者自成也。 、 《列子·汤问》-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 《汉书·赵广汉传》-行之发于至诚。 、 韩愈《祭十二郎文》-乃能衔哀致诚。
【组词】
诚款、 诚敬、 诚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