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6-25 09:51: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6-25 09:51:39
词汇“受律”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来源于古代汉语,具有一定的文言色彩。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受律”进行分析:
“受律”字面意思是指遵守法律或规则。其中,“受”表示接受、遵守,“律”指法律、规则。因此,“受律”可以理解为遵循法律或规则的行为。
在古代文献中,“受律”可能出现在描述君臣关系、军事纪律或法律执行的语境中。例如,在描述军队纪律严明时,可能会提到“受律”。
“受律”可能起源于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中更常用“守法”、“遵守规则”等表达方式,而“受律”的使用频率较低。
在强调法治和纪律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受律”的概念尤为重要。它体现了社会对法律和规则的尊重,以及个人对这些规范的遵守。
“受律”可能让人联想到秩序、纪律和责任感。它传递出一种严肃、正式的情感,可能让人感到庄重和敬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强调遵守交通规则、工作纪律或社会法律时使用“受律”的概念。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法律的森林里,我们受律而行,每一步都坚实而有序。”
“受律”可能让人联想到整齐的队列、严肃的法庭或庄重的仪式,这些场景通常伴随着严肃的音乐和有序的视觉布局。
在不同文化中,遵守法律和规则的概念普遍存在,但具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受律”作为一个具有文言色彩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体现了法律和规则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丰富性和历史深度。
1.
【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筠曰:“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受,相付也。 、 《周礼·天官·司书》-受其币。 、 《仪礼·特牲馈食礼》-主妇拜受爵。 、 《周礼·司干》。注:“取藏之。”-则受之。 、 《仪礼·丧服》。注:“犹承也。”-受以小功衰。 、 《国语·楚语》。注:“承也。”-颛顼受之。 、 《管子·海南》-釜十五,吾受,而宫出之以百。 、 《后汉书·列女传》-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组词】
受茶、 受宫厅、 受法、 受事、 受册、 受祉、 受胙
2.
【律】
(形声。从彳(chì),聿(yù)声。本义:法律;法令)。
同本义 (多指具体的规则、条文)。
【引证】
《说文》-律,均布也。 、 《易师》-出以律。 、 《尔雅·释诂》-律,法也。 、 《汉书·高帝纪》-天下既定,令萧何次律令。 、 《商君书·战法》-兵大律在谨,论敌察众,则胜负可知也。 、 清·方苞《狱中杂记》-以律非故杀。
【组词】
律则、 律贯、 律科、 律度、 律纪、 律贯、 律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