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44: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4:30
词汇“受息”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经过查询,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特定领域的词汇。由于其使用频率较低,以下分析将基于假设性的理解和可能的语境来进行。
“受息”字面意思可能是指接受利息或息金,即从借贷或投资中获得利息收益。在金融领域,这可能指的是借款人支付给贷款人的额外费用,作为使用资金的代价。
由于“受息”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明确。它可能是由“受”(接受)和“息”(利息)两个字组合而成,用于特定语境中表达接受利息的概念。
在重视储蓄和投资的社会文化中,“受息”可能被视为一种财务智慧的体现,因为它涉及到资金的增值和管理。
对于投资者来说,“受息”可能带来积极的情感反应,因为它代表了财务增长和稳定收入。而对于借款人来说,这可能带来一定的压力,因为它意味着额外的财务负担。
在个人理财中,了解“受息”的概念有助于更好地管理个人资产,选择合适的投资产品以获得稳定的利息收入。
在创作中,可以将“受息”融入到描述一个人物通过智慧投资获得稳定收入的故事情节中,以此展示人物的财务智慧和远见。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张显示利息增长的图表,或者一堆硬币和纸币的图像,代表“受息”带来的财富增长。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银行或金融机构的环境声音,如硬币的叮当声或计算器的按键声。
在不同语言中,与“受息”对应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意义——接受利息——在大多数金融体系中是普遍存在的。
“受息”作为一个特定领域的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在金融和法律语境中具有明确的意义。了解这一词汇有助于深化对金融概念的理解,并在相关领域中更准确地表达和沟通。
1.
【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筠曰:“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受,相付也。 、 《周礼·天官·司书》-受其币。 、 《仪礼·特牲馈食礼》-主妇拜受爵。 、 《周礼·司干》。注:“取藏之。”-则受之。 、 《仪礼·丧服》。注:“犹承也。”-受以小功衰。 、 《国语·楚语》。注:“承也。”-颛顼受之。 、 《管子·海南》-釜十五,吾受,而宫出之以百。 、 《后汉书·列女传》-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组词】
受茶、 受宫厅、 受法、 受事、 受册、 受祉、 受胙
2.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息,喘也。 、 《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亦孔之。 、 《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尚不敢惕息。 、 《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则心惕息。 、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组词】
喘息、 息息、 息窒、 息响、 息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