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01: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01:47
“仪从”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跟随在重要人物或官员身边的随从人员,他们负责执行礼仪、传达命令或提供其他形式的支持。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仪式上的随从”。
在文学作品中,“仪从”可能被用来描绘古代宫廷或官场的场景,强调仪式的庄重和随从的忠诚。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剧或古装剧中,观众可能会频繁听到。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考古学,研究古代礼仪和官制时,“仪从”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仪从”更强调礼仪和正式场合的随从,而“随从”和“侍从”可能更通用,不特定于礼仪场合。
“仪从”这个词汇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特别是在描述古代官制和礼仪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可能有所变化,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礼仪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仪从”在描述古代社会结构和官场文化时扮演了重要角色。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等级和秩序的重视。
提到“仪从”,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庄重仪式和严格的等级制度。这种联想可能会带来一种历史感和敬畏感。
在观看历史剧或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我经常遇到“仪从”这个词汇,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运作方式。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宫廷的诗歌时,我可以使用“仪从”来描绘场景的庄严和随从的忠诚:
金碧辉煌宫墙内,仪从列队守四方。
忠诚不渝随主侧,礼仪之邦显荣光。
想象一下,穿着古代服饰的仪从们整齐地排列,伴随着古乐的悠扬,这种场景会带来一种视觉上的庄严和听觉上的和谐。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attendants”或“retinue”,它们也有类似的含义,即跟随在重要人物身边的随从人员。
“仪从”这个词汇在中文里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它帮助我们理解古代社会的礼仪和官制。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我们对历史和文化的认识,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1.
【仪】
(形声。从人,义声。本义:容止仪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郑玄笺:“善威仪,善颜色。”-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 《人物志》-心质平理,其仪安闲。
【组词】
仪状、 仪观、 仪宇、 仪缀、 仪止、 仪采、 仪相、 仪形、 仪状、 仪望、 仪干、 仪操、 仪举
2.
【从】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从形。本义:随行,跟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従,随行也。 、 《周礼·司仪》-客从拜辱于朝。 、 《易·坤》-或从王事。 、 《易·夏小正》-啬人不从。 、 《诗·邶风·击鼓》-从以孙子。 、 《淮南子·泛论》-禽兽可羁而从之。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组词】
从龙、 从学、 从骑、 从嫁、 从井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