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9:0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9:01:21
“枝叶扶疏”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树枝和叶子茂盛而分布均匀,形容树木生长得茂密而有序。基本含义是形容植物生长得很好,枝叶繁茂,分布均匀,没有稀疏或杂乱的情况。
在文学作品中,“枝叶扶疏”常用来比喻事物的繁荣和有序,如形容一个家族或组织的兴旺发达,成员之间关系和谐。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用,但在描述植物或自然景观时,仍会被使用。在专业领域,如园艺或林业,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树木的健康状况和生长状态。
同义词“枝繁叶茂”和“郁郁葱葱”都强调了植物的茂盛,但“枝叶扶疏”更强调分布的均匀和有序。反义词则描述了植物的衰败和稀疏。
“枝叶扶疏”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文学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文化中,树木常常被赋予象征意义,如长寿、繁荣和稳定。因此,“枝叶扶疏”不仅描述了植物的外观,也隐含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和谐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繁荣。它鼓励人们追求有序和平衡的生活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枝叶扶疏”来形容一个花园或公园的美丽,或者比喻一个团队或组织的良好运作。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写:“春风拂过,枝叶扶疏,绿意盎然,心随自然舞。”
想象一片森林,阳光透过枝叶扶疏的树冠,斑驳陆离地洒在地面上,鸟鸣声此起彼伏,这样的场景给人以宁静和和谐的视觉与听觉体验。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ush and well-distributed foliage”,虽然不如“枝叶扶疏”那样富有诗意和深远的文化内涵,但也传达了相似的意象。
“枝叶扶疏”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植物的美丽,也蕴含了对和谐与繁荣的向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富有画面感和情感色彩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草木之生,始于萌芽,终于弥蔓,枝叶扶疏,荣华纷缛,末虽繁蔚,致诸根也。
顾默然而作《太玄》五千言,~,独说十余万言。
1.
【枝】
(形声。从木,支声。本义:主干上分出的茎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枝,木别生条也。 、 《素问·移精变气论》-草荄之枝。 、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千朵万朵压枝低。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不蔓不枝。 、 宋·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 宋·洪迈《容斋续笔》-正用一枝鸣。
【组词】
枝任、 枝末、 枝主、 枝杪、 枝柯、 枝干
2.
【叶】
古邑名。在今河南省叶县南。春秋时属楚领地。汉置县。
【组词】
叶县凫
3.
【扶】
(形声。从手,夫声。从“手”,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本义:搀扶)。
同本义。
【引证】
《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 《战国策·卫策》。注:“扶,谓下车。”-车至门扶。 、 《左传·宣公二年》-遂扶以下。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扶杖望朱砂庵而登。
【组词】
扶绰、 扶策、 扶掖、 扶挈、 扶将
4.
【疏】
(会意。“疋”有通的意思。本义:疏导,开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疋者,破包足动也。孕则塞,生则通。因转注为开通分远之谊,俗字作疎,故汉疏广之后,隐其半为束氏。-疏,通也。 、 《国语·周语》。注:“通也。”-疏为川谷,以导其气。 、 《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 、 《柳宗元《天说》-疏为川渎、沟洫、陂池。 、 《史记·河渠书赞》-水之利害,自古而然。禹疏沟洫,随山浚川。
【组词】
疏决、 疏漏、 疏源、 疏瀹、 疏辟、 疏涤、 疏治、 疏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