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8:08: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8:08:10
因公假私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利用公家的名义或资源来谋取私人的利益。它描述了一种不正当的行为,即个人或团体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滥用公共资源或职权。
在不同的语境中,“因公假私”可能会有不同的强调点: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细微差别上可能在于强调的程度或具体的行为方式。
“因公假私”这个词汇在中文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基本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就有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也在不断演变,但其核心意义——利用公权力谋取私利——始终未变。
在**文化中,“因公假私”被视为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与儒家思想中的“公私分明”相悖。在现代社会,这种行为常常受到法律的制裁和社会的谴责。
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腐败、不诚实和滥用职权。它可能引发人们对社会正义和道德规范的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遇到或听说某些人因公假私的行为,这些经历可能会加深对这个词汇的理解和对其负面影响的认识。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权力的阴影下,因公假私的幽灵游荡, 公与私的界限,在贪婪的目光中模糊。”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官员在办公室内秘密交易的画面,背景音乐可能是紧张的弦乐,增强不正当行为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abuse of power" 或 "misuse of public fund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
“因公假私”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揭示了社会现象,也反映了人们对道德和正义的追求。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提高个人的道德判断力和批判性思维。
因公假私,依正行邪。
1.
【因】
(会意。从囗(wéi)大。大,人。甲骨文字形,象人在车席子上。本义:“茵”的本字,坐垫,车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注:“囗大俱非义。江氏永曰:‘象茵褥之形,中象缝线文理。’按即茵之古文。江说是也。”-因,就也。
2.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3.
【假】
远。 同: 遐
【引证】
《庄子·德充符》-彼且择日而登假。 、 《礼记·曲礼下》-告丧,曰天王登假。 、 《淮南子·齐俗》-其不能乘云升假亦明矣。 、 《列子·黄帝》-又二十有八年,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而帝登假。
【组词】
假尔攸仰
4.
【私】
(形声。从禾,厶(sī)声。本义:禾;庄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盖禾有名私者也。”-私,禾也。北道名禾主人曰私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