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1:49: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1:49:08
果真:副词,表示事情的结果与预期或所说的一致,确实如此。
“果真”一词源自汉语,由“果”和“真”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果”有“结果”、“实现”的意思,“真”表示“真实”、“确实”。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表示“确实如此”的副词。
在**文化中,“果真”常用于强调事情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反映了一种对事物发展规律的信任和尊重。
使用“果真”时,常带有一种满足感或验证感,因为它确认了之前的猜测或预期是正确的。这种词汇的使用可以增强对话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用“果真”来确认朋友的预测或自己的猜测,例如在天气预报准确时说“果真下雨了”。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果真”来增强诗句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如:
春风拂面果真暖,花开满园果真艳。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自然界中花朵盛开的画面,伴随着鸟鸣声,使用“果真”来描述这种景象的真实性和美丽。
在英语中,“果真”可以对应为“indeed”或“as expected”,在不同文化中,这个词汇都用于强调事情的确实性和预期的一致性。
“果真”是一个在汉语中常用的副词,用于确认事情的结果与预期一致。它在不同语境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增强了语言的表达力和逻辑性。通过学*和使用“果真”,我更加理解了汉语中对事物确定性的表达方式,这对于提高我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有帮助。
1.
【果】
(象形。甲骨文字形,田象树上结的果实形,在木之上。本义:果子,果实。这个意义后来曾写作“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果,木实也。 、 《易·说卦》-艮为果蓏。 、 《周礼·场人》。张晏曰:“有核曰果,无核曰蓏。”臣瓒曰:“在地曰蓏,在树曰果。”-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 、 《素问·藏器法时论》。注:“谓桃李杏栗枣也。”-五果为助。 、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 明·刘基《卖柑者言》-杭有卖果者,善藏柑。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
【组词】
果布、 果馔、 果谷、 果正、 果桌、 草果;荚果;浆果;果瓜、 果茹、 果隋、 果蔗
2.
【真】
(会意。小篆字形,从华(huà),从目,从乚(yǐn),从八。《说文》:“仙人变形而登天也。”匕,变化。目,眼睛。乚,隐藏。八,乘载的工具。本义: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为真人)。
同本义。旧时所谓仙人。
【引证】
《说文》。按:六经无真字-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 、 《庄子·列御寇》-夫免乎外内之刑者,唯真人能之。 、 《列子·天瑞》。注:“太虚之域。”-归其真宅。 、 《庄子·大宗师》-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
【组词】
真人府、 真仙、 真君、 真味